昆明家长胡先生最近反映。大宝在云大附中星耀学校古渡口校区读得好好的,二宝却被卡在门外,只能读关锁小学。更让他想不通的是,双胞胎本该享受“捆绑入学”待遇,怎么到了自家就变了味?
原来,胡先生购房时,俊云峰项目开发商明确宣传“配套云大附中星耀学校小学部”。可等到二宝入学,却被划到了关锁小学——这所学校与星耀学校毫无关联,是所独立的公办小学。家长们这才意识到,所谓的“配套学校”,在政策变动面前竟如此脆弱。
这事得从云大附中星耀学校2022年那场“民转公”说起。当年这所民办名校转为公办后,招生规则彻底翻篇——过去买房就能签入学协议的日子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划片+六年一学位”的组合拳。所谓“六年一学位”,意思是同一套房产六年内只给一个孩子入学名额,初衷是给高烧不退的学区房降降温。可政策里明明白白写着“二孩、三孩、双胞胎除外”,怎么到了胡先生这儿就失灵了呢?
原来问题出在“学校差异”上。云大附中星耀学校师资更好、口碑更硬,转公前就是优质资源校,关锁小学是”城中村学校”,二者的质量不一样。胡先生买房时,开发商拍着胸脯说“配套小学就是星耀学校”,可等到二宝入学,却被划到了2公里外的关锁小学。官渡区为了解决优质校拥挤的问题,将俊云峰项目小区划到关锁小学。
这番操作让家长们炸了锅。有人翻出购房合同,发现条款里写着“携手云大附中星耀学校,保障业主买房依约入学“有人质疑教体局“督促”的力度,既然政策允许双胞胎同校,为啥不能跨校区调剂?更有人算起经济账:当年花高价买学区房,图的就是云大附中星耀学校的教育质量,现在政策一变,房子直接贬值,孩子还得去一所完全没听过的学校。
这场风波撕开了学区房时代的隐痛。过去家长们砸钱买房,赌的是政策稳定性;如今学校民转公多校划片轮番上阵,学区房的“确定性”正在瓦解。更尴尬的是多孩家庭:大宝占了学位,二宝就得看政策脸色,接送成本、教育质量差距、亲子陪伴压力接踵而至。
但把锅全甩给政策也不公平。云大附中星耀学校民转公后,招生规则都按程序备案,教育局也没法为个别家庭开后门。真正的问题在于,政策设计时没给多孩家庭留足缓冲带。比如青岛试点的“长幼随学”,允许二孩申请调入兄姐所在学校;湖北的“教联体改革”,让弱校共享名校资源。这些探索都说明,教育公平不该是“一刀切”的公平,而该是兼顾特殊需求的柔性公平。
对家长来说,与其赌学区房,不如早做三手准备:一是购房前要求开发商把“配套学校范围”写进合同,白纸黑字明确校区;二是关注本地政策动态,参与“长幼随学”政策倡导;三是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多关注片区内的教育共同体学校。
说到底,学区房从来不是教育公平的解药。胡先生想的可能不是推翻政策,而是希望规则里能多些人情味。毕竟,教育不该是冷冰冰的条款,而是能看见每个家庭具体困境的温暖存在。(源自星视频、九派新闻等媒体)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欢迎留言讨论。
(图源网络,图文不相关,侵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