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游泳、漂流、露营等水上活动成为大家消暑娱乐的首选。然而,溺水事故频发,尤其是年轻群体因缺乏安全意识或盲目冒险导致的悲剧令人痛心。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既要享受青春的活力,更需牢记“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以下防溺水指南,请务必收好!
一、警惕“隐形杀手”
这些场景最危险!
1. 远离野泳:
虽然江河、湖泊和水库在表面上看起来平静而美好,但实际上,它们可能隐藏着许多致命的陷阱。这些水域中可能潜藏着强大的漩涡和难以察觉的暗流,这些漩涡和暗流足以将游泳者卷入危险之中。此外,水草和水下的深坑也是不容忽视的威胁。水草可能会缠绕住游泳者的四肢,使其动弹不得,而深坑则可能导致游泳者突然失去立足点,陷入深水之中。
2. 酒后涉水:
酒精具有麻痹神经系统的作用,它会显著降低身体的协调性和判断力。这种影响使得人们在饮酒后更容易失去平衡,反应迟钝,决策能力下降。因此,酒精的摄入会极大地增加发生溺水事故的风险。
3. 盲目救人:
当我们看到有人不慎落入水中,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是立即跳入水中进行救援。然而,这种直接跳水施救的行为可能会导致一个危险的结果,那就是“双溺”。所谓“双溺”,是指救援者和被救者都陷入溺水的危险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救援者的安全也无法得到保障,反而可能使情况更加危急。因此,在面对这种情况时,科学救援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科学救援不仅仅是依靠勇气和冲动,而是需要冷静的判断和正确的救援技巧。
4. 极端天气:
在雷雨、台风等恶劣天气条件下,水域中的风险会显著增加。由于能见度低、水流湍急以及潜在的雷击危险,此时下水游泳、划船或其他水上活动极其危险。因此,为了确保个人安全,请务必避免在这种天气下冒险进入水域。遵守安全规定,选择在天气晴朗、水域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水上活动,是保障自身和他人安全的最佳做法。
二、防溺水“四不原则”
1.不独自下水:
在进行游泳活动时,为了避免发生意外,建议不要单独下水。最好是与朋友们一起结伴而行,这样可以在水中互相照应,确保彼此的安全。通过集体行动,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危险情况,从而避免单独行动所带来的风险。
2.不逞强冒险:
不要逞一时之勇,避免冒险行为,坚决拒绝因为一时冲动或赌气而进行的危险跳水活动。同时,对于那些不熟悉的水域,尤其是深水区的挑战,我们也要敬而远之,确保自身安全。
3.不忽视警示
在水域附近,我们应当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远离那些明确标有“禁止游泳”、“水深危险”等警示标识的区域。这些标识的存在是为了提醒我们潜在的危险,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这些警示,切不可心存侥幸,擅自进入这些危险区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避免不必要的悲剧发生。
4.不依赖非专业的充气设备
救生圈和充气床虽然看起来可以在水上提供一定的浮力,但它们并不是专门为救生设计的专业设备。这些物品可能存在潜在的隐患,比如可能会发生漏气的情况,或者在水流湍急的情况下容易被冲走。因此,在面对真正的水上危险时,我们不能仅仅依靠这些看似可靠的非专业充气设备,而应该选择那些经过严格测试和认证的专业救生设备,以确保我们的安全。
三、自救与救人:科学应对是关键
(一)自身遇险时:
1.保持冷静:仰面露鼻,放松肢体,节省体力。
2.呼救技巧:挥手+大声呼救,吸引他人注意。
3.利用漂浮物:抓住身边木板、塑料瓶等增加浮力。
(二)发现他人溺水时
1.立即报警:拨打110、119或当地救援电话。
2.巧用工具:
抛掷救生圈、绳索、竹竿等延伸物,切勿徒手拉拽。
倒空矿泉水瓶、书包等制作临时漂浮物。
(三)心肺复苏(CPR)
溺水者被救上岸后,若无呼吸心跳,立即清理口鼻异物,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需提前学习正规急救技能)。
四、青春不“野”,安全不“放假”
1.选择正规场所:游泳馆、有救生员的开放水域。
2. 做好热身运动:避免抽筋,佩戴必要护具
3. 关注天气变化:提前查看水域周边天气预报。
4. 学习急救技能: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急救培训,掌握CPR和AED使用方法。
同学们,生命只有一次!让我们用理性守护热情,用知识代替侥幸,让青春在安全中绽放光彩!
西安财经大学商学院
排版:杨欣妤
责任编辑:邹清博 刘心语
审核:胡笳 鱼莎
商学院商苑传媒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