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可进行实景AI互动训练的
英歌舞人偶
到能边跳英歌舞边介绍潮汕传统文化的
智能机器人
从AI换装系统可自动生成
专属“好汉”形象
到数字技术构建的
沉浸式英歌舞巡游体验场景
从静态的英歌主题潮玩一站式体验
到交互体验区的数字英歌队实时互动
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开幕之际,羊城晚报记者从汕头市采访获悉,在这场被誉为“中国文化第一展”的盛会上,汕头展馆将以汕头文化顶流IP“英歌舞”为主角,掀起一场传统与未来碰撞的“最炫汕头风”,在“文化”和“科技”的“双核驱动”中诠释非遗活化的新范式,撬动“文化+”产业的无限可能,书写守正创新的“汕头答卷”。
古韵新潮:
传统非遗与现代科技的共舞
描画斑斓脸谱、披戴传统服饰、擂动铿锵槌鼓,动作刚劲似雷霆贯地,阵型流转若星轨交织。近年来,舞武结合、阳刚生猛的潮汕英歌舞,以燎原之势席卷全国、迈向世界,以“顶流”之姿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潮汕英歌舞,近年来以“顶流”之姿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在学术界,学者们普遍认为潮汕英歌舞与古老祭祀仪式中的巫舞和傩舞联系密切,并且是在傩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中原古秧歌,融汇了岭南武术、戏曲,于明末清初时独立发展起来的。在历经数百年的岁月沉淀后,这项国家级非遗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现代转型,逐步蜕变成一个金闪闪的文化数字IP。
去年文博会上,汕头展团呈现的“人机共舞”场景便一度成为了现象级的展项:18个身着传统服饰的智能机器人精准还原英歌舞的粗犷舞姿,与潮阳西门女子英歌队同台献艺。这一“圈粉”无数的名场面,让英歌舞这一古老非遗成为了连接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典范,为其研发单位广东群宇互动科技有限公司带来了生产订单和众多参观交流、表演邀约。
今年,这一经典场景将迎来全面升级和进化:潮剧盔头非遗传承人手工打造的头饰、汕头纺织服装产业协会定制的战袍、汕职院师生手绘的脸谱,让每个机器人都是行走的非遗展品。
潮剧盔头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为即将亮相文博会的机甲英歌舞机器人手工打造的精美头饰
不过,形式上的外观“美颜”变化仅仅是一种浅层的体现,而核心层面的升级才是真正的关键和亮点所在。广东群宇互动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陈锐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升级版的英歌舞机器人将在与AI技术的结合方面实现质的飞跃,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特色产业的完美融合,“之前的机器人只能按照我们的程序进行运行表演,这一次我们通过实时数据反馈和AI大模型赋能,能够让机器人根据现场气氛及观众互动即时调整表演内容,赋予角色造型全新的表现力和生命力”。
采访期间,陈锐烽还带领其研发团队成员,向记者展示了与升级版英歌舞机器人的互动场景。只见两个正在进行最后调试的积木机甲英歌舞队员,手持英歌槌“呆萌”地站立着,当研发员通过语音向其发出“下蹲”“跳一段英歌舞”等指令时,他们立刻活灵活现地按照指令完成动作,并且可以不时转换舞姿。
更令人惊喜的是,不同角色的英歌舞队员还能自动识别和应答相关指令,并用符合各自角色定位的音色、语气、语调与观众进行互动交谈,让人体验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去年观众看稀奇,今年他们能上手玩。”陈锐烽说,在科技加持下,非遗也能“潮”起来,而这种创新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对传统文化表达方式的深度重构。
舞动未来:
AI数字馆的沉浸式英歌之旅
在位于汕头金平区的“潮起英歌·AI数字空间体验馆”内,来自深圳的游客李女士戴着VR设备,手中的鼓槌刚挥出铿锵节奏,眼前的数字英歌队立即变换阵形,108位“梁山好汉”的虚拟形象随鼓点奔腾,仿佛穿越千年时空与她对舞。
“没想到非遗还能这么玩!”摘下设备后,李女士又兴奋地来到AI换装生成系统前,仅用3秒钟便生成了一个专属的“好汉”形象。
据悉,李女士体验的正是今年“五一”前夕才开馆的全国首个英歌舞主题“5G+AI+XR+非遗”数字空间,生动还原了英歌舞的历史脉络与艺术精髓。如今,这个由中国联通公司设计的充满“黑科技”元素的文化场所,也将被带进文博会现场的汕头馆进行展示。
戴上VR设备,即可在“潮起英歌·AI数字空间体验馆”内开启沉浸式英歌之旅
记者日前到上述体验馆走访时发现,漫步其中仿若踏入一个充满英歌舞魅力的奇妙世界,虚实交融的场景为英歌舞注入了“数字魂”。此外,该体验馆里还布置了108张手工英雄脸谱组成的红墙艺术装置,以震撼的视觉长廊让游客直面感受英歌舞中“梁山好汉”的英雄气概。
而体验馆互动区,游客更是可以在现场和英歌舞脸谱彩绘大师进行互动,亲手制作专属脸谱,切实触摸英歌舞文化符号,做一回潮汕文化的“活态传承人”,这种“可感、可触、可互动”的体验,打破了传统文化传播的时空限制。
据中国联通汕头金平分公司总经理林永祝介绍,践行文化数字化战略是传承潮汕文脉、激活文旅经济的关键抓手。此次搭建的数字空间体验馆便是以技术创新破解非遗保护中“传承难、传播窄、创新弱”等痛点、让非遗从“活起来”到“火起来”的实践之一,他们希望不是简单地展示非遗,而是在创造一个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的生态系统,助力汕头建设世界级潮文化体验目的地。
“文博会现场,我们还会有更多升级版的AI+IP、AI+3D的展项呈现,让大家真正体会到数字技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机遇。”林永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潮起英歌”项目目前已启动了英歌舞实践基地、英歌舞数智产教创融实践基地、“潮汕英歌舞队×中国联通”合作、英歌舞数字交互体验与沉浸场景创新研究、中国联通海纳星火数字英歌创作大赛等多个项目,接下来他们还将持续推动英歌舞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保存、创新化表达和产业化发展,让市民游客在亲身参与中感受中华非遗“厚家底”中的新魅力。
文化赋能:
为产业新生态植入“文化芯”
“因为澄海这边是没有英歌舞的,我们的这次研发也存在一定的戏剧性,设计之初并没想到会收获如潮好评。”陈锐烽向记者坦陈,他们此前也在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生产智能玩具,挖掘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但却鲜有涉足文化领域,“以前认为传统文化可能更加注重的是讲故事,会比较虚”。
老一辈的悉心呵护,年轻人的认真传承让潮汕英歌舞永葆活力
曾对传统文化赋能智能制造“心里没底”的陈锐烽,没想到这一次尝试,却彻底颠覆了他的认知,尤其是去年文博会的火爆现场,让他和研发团队意识到,为智能玩具植入了“文化芯”之后,能让玩具更有科技感和故事感,甚至还能输出情绪、输出价值,既能让孩子们“玩中带教”,也能让古老非遗焕发新彩,这或许也是“中国玩具礼品之都”传统玩具企业转型升级的一条新赛道。
“毕竟潮汕文化资源丰富,挖掘活化利用的潜力巨大。”陈锐烽说,今年升级版的积木机甲英歌舞就与非遗技艺“潮剧盔头”、汕头纺织服装产业等多个极具地域特色的产业生态尝试实现跨界联动,而高德斯精密科技专门为本届文博会汕头馆定制的1:1玩具拼搭英歌舞人偶,也在群宇的AI科技加持下能够进行实景AI互动训练,“这一系列的尝试相信可以让人意识到‘传统文化也可以是一种新质生产力’”。
事实上,不止玩具创意产业,英歌舞这一汕头文化顶流IP正在形成“乘数效应”——潮派服饰设计师将英歌舞元素融入时装设计,推出系列联名产品;文创企业开发了涵盖文具、家居等领域的衍生文创产品;甚至连美食行业也推出了英歌舞主题的创意茶点,这种跨界融合让传统文化以更丰富的形态走进现代生活,也让更多人有了亲近英歌舞的方式。
而文旅融合的化学反应则更为直观,今年春节期间,汕头凭借英歌舞巡游等3000场文旅活动,吸引全国各地游客,累计接待游客632.8万人次,旅游收入同比增长43.47%,推动百载商埠“人气”持续走高,正如导游陈女士所说:“过去游客大多数是奔着牛肉火锅等潮汕美食来的,现在很多人还是专程来现场看一场原汁原味的英歌舞的,英歌舞成了展示潮汕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信息来源:羊城派、南方日报
编辑整理:濠江宣传
关注濠江宣传
了解濠江,爱上濠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