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麦穗初齐,桑叶正肥,世间万物,皆在将满未满之际。古人云:“小满小满,江河渐满。”此语不独言水势,亦道人生。
江南五月,麦浪微黄,尚未全熟。农人立于田埂,手抚麦芒,面有喜色。此景恰如东坡诗云: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小满时节,万物皆显生机,却又含蓄内敛,不事张扬。麦穗低垂,非因空虚,实乃饱满使然。人生至此,亦当如是。
古来诗人多咏小满,以其暗合人生至理。范成大《村居即事》诗曰:“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此中意境,正是小满气象。农事繁忙,却又井然有序;万物生长,却不疾不徐。人生在世,何尝不应如此?不求全盛,但求小满。
小满之妙,在于“满”而不“溢”。曾见一书生,日夜苦读,以求功名。其案头常置白乐天诗:“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每每读至此处,便搁笔沉思。后虽中举,却不再汲汲于仕途,于乡间设馆授徒,日子清贫而充实。此非小满之境乎?功名已得,却不贪多;生活清苦,却自得其乐。较之那些"得陇望蜀”之徒,岂不高明许多?
小满亦含谦抑之意。李商隐诗云:“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小草尚且知道含而不露,人何以堪?曾有一商贾,家财万贯,却仍节衣缩食,居处简陋。人问其故,答曰:“财多易失,不如常保小满。”后兵乱起,富户多遭劫掠,唯此公因不显山露水,得以保全。小满之道,亦是保身之道。
小满时节,江南多雨。细雨润物无声,恰似人生小满之乐,不喧哗,自有味。陆放翁有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此般意境,非大富大贵者所能体味,唯有知足常乐之人,方能领略其中三昧。人生在世,不必求万事圆满,只需心中常保小满,便是大自在。
小满亦含进取之意,非停滞不前也。稼穑之事,小满之后尚有芒种;人生之路,小满之后仍需前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小满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曾有一匠人,手艺已臻佳境,却仍每日钻研,人问其故,答曰:“吾艺虽小满,然未敢言全。”此真得小满真谛者也。
小满时节,江南人家多腌制梅子。青梅酸涩,经盐渍糖腌,终成美味。人生亦如是,少年锐气,经岁月磨砺,方显醇厚。李清照词云:“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少女情怀,娇羞含蓄,正是人生小满之态。不张扬,不造作,自有动人处。
小满之夜,月色如水。庭院中,老槐树下,常有老者摇扇纳凉,讲述往事。其言多平和,无大喜大悲,只是淡淡地叙述着那些“小满”的岁月。白居易诗云:"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此般闲适,非经岁月洗礼不能得。人生小满,便是懂得欣赏这平淡中的韵味。
世人多求圆满,殊不知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小满之境,恰是人生最稳妥处。既有收获之喜,又不失进取之心;既能安享当下,又不忘眺望前方。黄公度诗曰:“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此般境界,非大智慧者不能至。
小满之日,余立于田间,见麦浪起伏,农人往来。忽悟人生真谛,不在求全,而在知足;不在尽善,而在持中。归而记之,以志此悟。
人生小满,胜却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