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时不时传出“计算机专业降温”的消息,但对比前几年计算机热潮时的状态,再对比如今计算机的就业形式和其他专业的就业状况就能明白,计算机专业的含金量还是值得肯定的。

翻阅过往关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求职无门”的新闻,不难发现,多数都是普本甚至二本院校的计算机毕业生难找工作,可见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院校的知名度还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之外,计算机领域对于学历要求的提升,也是顺应整体就业需求而发生的变化。

因此对于普通家庭的学生来说,计算机专业的可选择空间还是比较大的,当然多数家长还是希望,孩子能在起跑线上占据一些优势,因此优先考虑名校的计算机专业依旧是家长们更加青睐的选择。



计算机专业ESI排名榜单出炉:清华登顶,华科第5,浙大仅排第6

距离高考还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眼看着高考倒计时的天数从三位数变成两位数,再到快变成一位数,家长的心情也是愈发焦灼了,教室内的孩子们奋笔疾书,学校外的家长对于志愿报考信息也是格外关注。

因此ESI院校数据排名一公布,就引起了不少家长的密切关注,其中计算机专业的排名的热度也印证了该专业的含金量,在这份榜单中,有35所高校的计算机专业进入了全球前千分之一备受瞩目。



在这份榜单中,清华大学的表现着实令人眼前一亮,清华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在国内登顶这点是毋庸置疑的,真正令人惊喜的是,清华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在全球排名也达到了第2名的位置。

紧随其后的是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这三所学校激烈角逐,各有千秋,共同跻身全球前万分之一行列,分别位于全球第四名、第五名以及第六名的位次,其中清华、电子科技大学的排名上升一个位次,东南大学下降一个位次,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排名稳固。



这四所高校构成了国内计算机与电子信息领域的第一梯队,展示了中国在该领域的强大实力,不得不提的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作为信息类学科的特色院校,该校在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双双获得A+评级。

近年来,电子科技大学获得了3项国家级电子信息领域二等奖,凭借明确的学科定位和集中的资源投入,打造出了特色鲜明的信息学科体系。电子科技大学的崛起令人瞩目,相比“一家独大”,作为家长更愿意看到高校呈现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态势,在竞争中进步更有利于高校的长远发展。



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虽然只是211工程院校,却能在信息领域展现出惊人的竞争力,这点同样令人惊喜。2020年以来,该校连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为信息领域的一匹黑马,西电通过聚焦战略,用聚焦的力量,将有限资源集中投入到信息类学科,建立了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和科研平台,才有了如今的地位和成就。

ESI排名只是参考,深入了解各校的学科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同样重要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热度较高的院校,排名也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其中,华中科技大学的计算机排名在全球范围内位于12名,在国内位于第五名,超过浙江大学,而浙大计算机专业排名仅在第6名,不过整体位次有所上升,期待浙大在该领域的取得新的进步。



武汉大学排名第10,超过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传统信息强校,令许多人感到意外,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为,武大将亚洲最强的测绘学科(A+评级)和遥感学院合并在了信息学部之中,拉高了整体的位次。

除此之外,还有两所两所非双一流高校值得关注——深圳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同时跻身榜单,这在35所高校中实属罕见。深圳大学得益于深圳市的强力支持,2025年预算经费达75亿元,超过多数211院校,经费的有力支撑促进了深圳大学的前行。



中国高校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集体崛起并非偶然,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战略的持续推进,为高校提供了充足的科研经费和政策支持。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等等一系列因素共同推动了中国信息科学的快速发展。

中国信息科学35强的崛起既值得骄傲,也需同学们保持清醒的认识。对于于高考生来说,选择计算机与电子信息类专业时不应盲目追随排名。ESI排名只是参考因素之一,更重要的是了解各校的学科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

有志于科研的学生可关注学校的重点实验室和科研项目;倾向于就业的学生则应考察学校的产业合作和就业网络;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可了解学校的创业支持体系。只有找到与自身发展规划匹配的院校和专业,才能真正受益。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