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特朗普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表示——愿意访问中国。
当时外界普遍认为,这是中美双方将进行高层交流的信号,因为按照以往的外交剧本,一个国家的元首表示愿意访问另一个国家,那么要不了两天,后者就会向前者发出邀请函。
但这一次,特朗普显然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因为中方对于特朗普的表态压根就没给出任何正面回应,更不要说邀请函了。
特朗普声称自己做好了访华准备
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就在5月20日当天,中国商务部强硬表态,声称尽管美国政府此前对芯片出口限制的有关措辞进行了调整,但本质上并没有任何变化,依旧在对中国实施封锁与打压。
商务部发言人表示,美方一直在玩文字游戏,根本没有拿出想要改变双方贸易僵局的诚意,更没有改变想要打压中国的底层逻辑,这是在曲解市场交易规则,更加与中美双方在日内瓦会谈中达成的共识相悖。
中方表示,美国已经习惯了长臂善舞,但是终究要为此付出代价,如果美国继续给别人下绊子,那么迟早有一天会自己绊倒自己。
商务部点名警告美方
正是我国商务部发言人的上述表态,让外界感到十分震惊,因为在不少吃瓜群众看来,中美似乎刚刚从日内瓦谈判桌上下来,应该正是商讨如何进一步洽谈的大好时机,中方的言辞为何如此强硬呢?
实际上,中方之所以言辞激烈,完全是对美国最近一段时间的出尔反尔、首鼠两端的回应。
要知道,就在中美刚刚在日内瓦发布联合声明后没有几天,美国就继续挥起了关税大棒,甚至在技术封锁上较此前有过之而无不及。
就在几天之前,美国政府宣布,对用于港口使用的大型起重机械加征100%的关税,虽然美国这次没有明确指出中国,但是任谁都知道,在大型起重机械的供货市场,中国可是一家独大。
说白了,美国这是在变相针对中国,想要通过这种“边谈边打”的方式,让中方在后续的贸易谈判中做出让步,这已经是多届美国政府惯用的老套路了,对此中方早已经十分熟悉。
也就是说,美国始终还觉得自己是世界霸主,觉得自己可以通过美元霸权来制裁任何国家,觉得自己可以利用政治影响力来改变世界基本的运行逻辑。
对于这一点,无论是拜登,还是特朗普,始终都没有改变,这才是美国政府当前最要紧的问题。
以此次中美贸易对抗来看,问题本身就出在美国,是特朗普在4月2日当天对外宣布,要对全世界加征“对等关税”,这本身就是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决定。
但是,特朗普团队以及特朗普本人还是作出了这样的决策,这看似很难令人理解,实际上这正是美国长久以来的“霸权思维”在作祟。
估计在作出这个决定之前,特朗普还天真地认为,只要是美国决定了的事情,其他国家就必须乖乖听话。
但实际情况却给了特朗普一个狠狠的耳光,多数国家多次不仅怨声载道,而且就连美国的盟友日本都不买账,只不过这些国家还不敢扛起反对美国的旗帜。
而当中国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对美国加征同等的关税之后,特朗普这才傻了眼,才意识到,原来在全球贸易规则制定这件事上,自己并不能说了算。
这才有了接下来一段时间内的中美对峙,以及中美贸易谈判。
只是,即便是在中美坐下来谈判之后,美国政府仍旧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甚至仍旧想要让中方在稀土资源、芬太尼等事项上做出妥协。
这种傲慢的态度让中方属实无法接受,虽然在日内瓦的谈判中,中美双方同意将关税水平下调到“对等关税”之前,但是这些也仅仅是权宜之计。
尤其是对美国来说,无非是想利用这个缓冲期,给自己找到更多的谈判筹码,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在九十天后继续向中国施压。
因为对于美国来说,大方向几乎确定,那就是要打压中国的制造业,即便是不能让制造业回流到美国,也不能让中国继续承担全球制造业枢纽的角色。
所以,无论中美怎么谈判,只要中方不在关键条款上做出妥协,那么谈判实际上是没有任何实质性结果的。
正因如此,当特朗普又惺惺作态地表示愿意访问中国后,中方才没有给出任何正面的回应,并且在几天之后,毫不避讳地戳穿了美国政府的虚伪面目。
因为特朗普这时候又假惺惺表示愿意访问中国,实际上是在作秀给其他国家看,就是想让其他国家认为,美国在中美关系中仍旧掌握着主动权。
但实际情况大家都心知肚明,尤其是在贸易层面上,美国并没有太多筹码可以和中国交换。
毕竟,中国和其他国家不同,中方已经和美国打了八年之久的贸易战争,不仅对美国的出牌套路了如指掌,最重要的是,中方早就有了自己的应对策略。
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更多国家的肯定,使得中方在贸易上并不依赖于美国,恰恰相反,美国对于“中国制造”的依赖程度要远超于其自身理解。
正因如此,在可以预见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必然还是处于对抗状态,这一点并不会因特朗普是否访华而产生实质性的改变。
只不过,道路虽然是曲折的,但前途必定是光明的,这一场中美之间的贸易对抗,或许成为世界政治格局重塑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无论如何,还是希望美国政府能够迷途知返,不要继续在霸权主义道路上一去不返。
正如我国商务部发言人所言,美国如果继续给中方使绊子,那么迟早有一天,美国要绊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