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巨头英伟达正在与光子量子计算初创企业 PsiQuantum 进行深入洽谈,准备首次直接投资量子硬件领域。
据多家科技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双方的投资谈判已进入“后期阶段”。这笔潜在交易不仅标志着英伟达在量子计算领域战略姿态的重大转变,也预示着这家 GPU 巨头对下一代计算技术前景的积极押注,或将开启其业务版图的新篇章。
此次投资传闻的核心是 PsiQuantum 正在进行的新一轮融资。据悉,该公司目标融资至少 7.5 亿美元,由投资管理巨头贝莱德(BlackRock)领投。若交易完成,PsiQuantum 的估值有望达到近 60 亿美元,相较于其 2021 年 D 轮融资后超 30 亿美元的估值实现翻番,显示出市场对其技术潜力和发展前景的高度认可。英伟达的加入,无疑将为这轮融资增添更强的背书。
在此之前,英伟达在量子领域的投资主要聚焦于软件层面,例如投资了从 Alphabet 剥离的量子软件与算法公司 SandboxAQ。若对 PsiQuantum 的投资最终落定,将是英伟达首次直接注资一家致力于构建物理量子计算机硬件的公司。
PsiQuantum 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帕洛阿尔托的量子计算初创公司,由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物理学家团队于 2016 年创立。自诞生之初,PsiQuantum 便确立了宏伟的目标:构建一台基于光子技术的、具备百万级物理量子比特的容错量子计算机,并计划在 2028 年前实现这一里程碑。在量子计算的众多技术路径中,PsiQuantum 选择了光子作为其量子比特的载体。光子量子计算的理论优势在于,光子作为量子比特相对稳定,且天然与现有的光纤通信技术兼容,为构建大规模、可联网的量子计算机系统提供了便利。
图丨PsiQuantum 量子芯片晶圆(来源:PsiQuantum)
PsiQuantum 的核心战略之一,也是其区别于许多竞争对手的关键,在于它致力于利用成熟的、标准化的半导体制造工艺来生产其光子量子芯片。2021 年,PsiQuantum 宣布与全球领先的特殊工艺半导体代工厂格芯(GlobalFoundries)达成合作,利用格芯的 300 毫米标准 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生产线来制造其量子处理器。
这种策略旨在借助半导体产业数十年来积累的制造经验、规模效应和成本控制能力,为大规模、高良率地生产高度一致的光子组件铺平道路,从而应对量子计算机对海量高质量量子比特的苛刻需求。据报道,PsiQuantum 是目前唯一一家公开宣称在商业规模 CMOS 生产线上构建光子量子比特的公司。
凭借其特殊的技术路线和雄心勃勃的计划,PsiQuantum 已成功吸引了包括贝莱德、Playground Global、微软的风险投资部门 M12 以及澳大利亚政府在内的顶级投资者和国家级支持,累计融资额已超过 10 亿美元,使其成为全球资金最充裕的量子计算初创公司之一。
除了技术研发,PsiQuantum 还在积极推动其技术的商业落地和基础设施建设,已与澳大利亚和美国政府达成协议,共同建设量子数据中心。例如,美国伊利诺伊州政府已承诺投入数亿美元资金及税收优惠,支持在芝加哥建设一个以 PsiQuantum 为核心租户的量子数据中心园区。
英伟达对 PsiQuantum 的此次投资也正值后者在构建可行系统方面取得技术进展之际。就在今年 2 月,该公司团队在Nature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详细阐述了其在构建可扩展、可制造的光子量子计算平台方面取得的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这项研究不仅展示了其核心组件的出色性能,也为其下一代技术的发展方向提供了预览。
据论文介绍,PsiQuantum 的平台基于商业半导体代工厂的 300 毫米全集成硅光子工艺,实现了量子比特产生、操控、网络化和探测等关键功能的片上集成。具体成果包括:演示了状态制备与测量保真度高达 99.98% 的双轨光子量子比特;实现了来自独立光子源的高达 99.50% 可见度的洪-欧-曼德尔量子干涉;完成了保真度为 99.22% 的双量子比特融合操作;并展示了保真度为 99.72% 的芯片到芯片量子比特互连。这些数据虽然是在光子检测条件下获得的,未考虑损耗因素,但仍然显示了该技术路线的潜力。
图丨平台的关键构建模块(来源:Nature)
PsiQuantum 还在论文中介绍了其为实现容错量子计算而研发的下一代技术,涵盖低损耗氮化硅(SiN)波导、制造容错的光子源(如级联谐振器源,能显著提升不同器件间光子的不可区分性)、高效光子数可分辨探测器,以及基于钛酸钡材料的高速电光移相器(用于构建快速光开关网络,以克服光子源的非确定性等问题)。这些技术的进步,旨在全面提升系统性能,降低损耗,并最终实现容错量子计算。
而对于英伟达来说,对 PsiQuantum 的投资也标志着其战略重心的微妙变化。今年年初,英伟达 CEO 黄仁勋曾对量子计算持保留态度,认为实用量子计算机可能还需二十年才能实现。然而,近期黄仁勋的立场明显软化,今年 3 月在英伟达年度开发者大会上首次举办“量子日”活动,并在美国波士顿启动了量子研究中心,旨在帮助量子公司利用英伟达硬件增强研发能力。
从战略层面来看,这一投资不仅表明英伟达对量子计算前景的信心,更显示出公司正在深化其在塑造计算基础设施未来方面的角色定位。当前,无论是照片存储、视频流媒体还是 AI 模型训练,所有计算都在使用经典比特的计算机上运行。而量子计算则有望通过量子比特的特性实现经典计算机难以企及的运算能力。
这种根本性的技术差异使量子计算在特定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尤其是材料科学、药物研发和密码学等需要模拟复杂量子系统的应用场景。虽然英伟达的 GPU 依然是 AI 技术的核心驱动力,但未来在优化算法、化学模拟和安全通信等领域可能最终需要量子加速。通过现在布局 PsiQuantum,英伟达正为量子时代的到来未雨绸缪。
参考资料:
1.https://www.theinformation.com/articles/nvidia-talks-invest-quantum-startup-psiquantum?rc=qjiy7u
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8820-7
运营/排版:何晨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