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菜秀,靡草死,麦秋至。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正所谓“风之所及,皆有麦浪”,人们即将迎来了一年中第一个收获的时节。阳气积聚,暑多挟湿,万物繁茂,动植物均达到“小满”状态。


养生有道

万物初盈,养护心阳

心为阳脏,且为阳中之阳,与夏季的阳盛同气相求,为夏季主脏。同时心主血脉,藏神明,心阳升发,温煦血脉,推动全身气血循环分布,协调各脏腑功能,这与夏季火热、向上向外之势相合。由此小满时节,万物初盈,正是养护心阳、调养心神的好时机。此外,“湿”始于小满,此时湿气易侵人体,待暑热正盛,暑湿内外夹击,易引发风湿、水肿等疾。脾主运化水湿,脾胃健旺,则能祛除多余的湿气,故此时亦当固护脾胃。

推荐项目:调摄精神,保持心静


小满,既是一个节气,也是一种人生智慧,蕴含着中国人“知止”的哲学思想。“小满”即好,毋求“大满”。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物极必反,小满正是提醒人们要戒慎太满,知进退。夏季炎热,最易干扰心神,此时养生保健的关键在于调摄心神,保持心情舒畅,胸怀宽广,避免情绪大起大落,以防诱发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等心脑血管疾病。


饮食有节

祛湿健脾,守护健康

小满时节,天气开始闷热潮湿,这种气候最易伤害脾胃功能,导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因此,小满养生重在祛湿,而祛湿的关键在于健脾,要经常吃些具有健脾、利湿功效的食物,如红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丝瓜、西瓜、山药等。“小满见三鲜”,时令美食三鲜分别指的是黄瓜、蒜苔和樱桃。此外,肥甘厚腻之品易引起津液与血液凝滞、瘀堵,助湿生痰,加重代谢产生的毒性产物聚积,慢性病患者若摄入食性燥热的食物,则会导致病情加重。

推荐饮食:小满食苦


小满食苦,一夏不苦。《本草纲目》载:(苦菜)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苦菜,又名“败酱草”,性寒味苦,回味甘甜,《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中品,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排脓、活血化瘀之功效,可预防湿疮等皮肤病。《诗经》有云:“采苦采苦,首阳之下。”苦,乃夏日真味,亦为生命成长之味。在生命将满未满、将熟未熟之时,苦是必经之味。不经苦味,生命无以成熟。此乃小满之道,亦为生命之道。


起居有常

防湿邪,护皮肤

小满时节,天气闷热潮湿,正是湿性皮肤病的易发期。正如《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中所说:“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饮食上宜以清爽清淡为主,多食用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此外,还需勤洗澡、勤换衣,并注意选择衣物材质,以透气吸湿的棉、麻和真丝类面料为最佳。此时,气候多变,时冷时热,穿衣需根据气温变化适时增减,以保持体温的相对恒定,避免着凉或过热。

推荐项目:睡子午觉


睡好子午觉有助于护阳养阴,使体内阴阳平衡。进入立夏后,阳气渐“长”,阳盛阴衰,昼长夜短更明显,此时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睡眠方面也应相对“晚睡”、“早起”,可以相对晚睡(10点半左右)而早起(5点左右),以接收天地的清明之气,但要注意睡好“子午觉”,因为夜短睡眠不足,故要适当午睡,在中午11点到2点之间最好,一般以半小时为宜,以保证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及充足的体力。


锻炼有术

单臂托举式

适当锻炼有利于体内汗液排出,也可以帮助祛除体内湿气。

小满四月中。运主少阳二气,时配手厥阴心包络风木。根据这一特点,小满锻炼特别推荐明代署名铁峰居士所撰的《保生心鉴》中的小满节气坐功导引法。

动作详解


每天早上3点到7点之间,盘腿坐好,一手往上托举,另一侧手往下按,拉伸手厥阴心包经。左右各做35次,然后进行叩齿、吐纳、咽唾液的动作。可以治疗:肺腑蕴滞邪毒。胸胁支满,心中憺憺大动,面赤,鼻赤,目黄,烦心,心痛,掌中热诸病。


防治有法

揉按穴位、祛湿除烦

小满时节,雨湿渐盛,湿热交蒸易困脾土,致肢体困重,兼之心火易亢。以下推荐一组顺应节气的养生方法,助您运化水湿、疏解烦闷:

传/统/二/十/四/节/气

①三阴交:

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穴,内踝尖上3寸(四横指)。拇指点按旋转3分钟,或艾灸10分钟,通利三阴、运化水湿,若引清泉灌渠,解脘腹胀满、足胫酸重。


②阴陵泉:

足太阴脾经合穴,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掌心包裹轻揉4分钟,或艾灸8分钟,通调水道,解头重如裹、小便不利,似清渠导流祛体内湿滞。


③曲池穴:

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屈肘成直角,肘横纹外侧端凹陷处。拇指弹拨揉动4分钟,或拍打至出痧,清透湿热、疏解烦闷,若以蒲扇拂暑,泻三焦郁火。


麦穗初满,夏花渐盛,恰是阳气充盛而未极、阴气始生而未盛的转折之机。按循曲池解烦闷、揉阴陵泉导湿下行、掐三阴交化水湿,让身心如晨间朝露般清透灵动,似藤蔓攀援般舒展坚韧。借小满“满而不盈”之智慧,以指尖之力调和体内气机,于繁茂夏日中养一分从容,守一脉安和。


▌本文供稿: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防治老年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图片来源:大家中医APP;视频制作: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