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正经历其发展历程中前所未有的销量危机。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这家曾经风光无限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已连续七个月出现出货量同比下滑,这一趋势不仅打破了特斯拉自2015年以来持续增长的神话,更引发了市场对其未来发展前景的深刻担忧。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全球交付量仅为33.67万辆,同比下降13%,远低于市场预期的39万辆,甚至未能达到投资机构最悲观的预测。这一交付量创下了自2022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最低季度水平,与比亚迪等竞争对手的强劲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特斯拉一个季度的销量仅相当于比亚迪一个月的销量。
中国市场作为特斯拉全球战略的重要支柱,同样表现不佳。在2025年4月28日至5月4日的一周内,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仅为约7300辆,同比下滑33.6%。更令人担忧的是,截至5月初的18周内,特斯拉在中国市场有8周销量出现同比下跌,频繁的销量下滑为特斯拉在中国的前景蒙上了阴影。4月份,特斯拉在华零售销量同比暴跌43%至3.2万辆,被挤出新能源车销量前十。尽管2024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全年交付超65.7万辆,同比增长8.8%,但这一增长主要依靠降价拉动,市场份额却从2023年的7.8%下滑至5.4%。
欧洲市场的情况更为严峻。2025年4月,特斯拉在欧洲多国市场销量遭遇全线暴跌:在瑞典销量暴跌超80%,至两年半以来的最低水平;在荷兰大跌超73%,在丹麦大跌67%,在法国大跌超59%。这一系列悲观数据令市场怀疑,特斯拉新款Model Y(参数丨图片)的推出能否改变在欧洲市场的颓势。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下滑趋势发生在欧洲电动车整体销量增长28%的背景下,特斯拉的市场份额从2024年的1.8%骤降至1%,反映出特斯拉正失去在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的主导地位。
从财务表现来看,销量下滑已对特斯拉的盈利能力造成显著冲击。2024年,特斯拉汽车业务收入770.7亿美元,同比减少6.49%;整体净利润70.91亿美元,同比大幅减少52.72%。更令人担忧的是,特斯拉汽车业务的毛利率逐年下滑,从2022年的28.5%降至2023年的19.4%,再到2024年的18.4%。进入2025年,这一趋势仍在延续,第一季度营收为193.35亿美元,同比下降9%;净利润4.20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4.05亿美元相比大幅下降70.11%。特斯拉的经营性现金流自2019年来首次转负,为负8.9亿美元,显示出公司在资金周转方面面临严峻挑战。
这一连串的负面数据标志着特斯拉快速增长期的终结。曾经依靠政策红利、市场红利和技术红利高速扩张的特斯拉,现在必须在产品、技术和商业模式上进行更高层次的创新,才能重新赢得市场和投资者的信心。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特斯拉正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其应对销量危机的策略将决定这家电动车先锋能否重振雄风或进一步滑向平庸。
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特斯拉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本土品牌的快速崛起彻底改变了市场竞争格局:小米SU7、极氪007等20-30万元级轿车的密集上市,让Model 3改款效应迅速消退;小鹏G6、理想L6等智能SUV凭借800V高压平台、城市NOA等新技术,不断蚕食Model Y的市场空间。比亚迪4月销量突破38万辆,同比增长21.3%,领先特斯拉整整一个段位。
面对激烈竞争,特斯拉不得不频繁采取降价策略维持销量。2024年1月,特斯拉新款Model 3后轮驱动焕新版售价下调1.55万至24.59万元;Model Y后驱版下调7500元至25.89万元。同年11月,特斯拉推出Model Y限时交付尾款立减1万元活动,并可叠加5年0息政策。然而,这种以价换量的策略效果日益有限——尽管2024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销量同比增长8.8%,但市场份额却从2023年的7.8%下滑至5.4%,反映出品牌溢价能力的持续弱化。
诸多深层次问题相互强化,形成了特斯拉当前面临的系统性危机。产品老化削弱了市场竞争力,政治争议损害了品牌形象,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挤压了利润空间,而内部管理混乱则阻碍了有效应对措施的制定与执行。特斯拉要扭转销量下滑趋势,必须从多个维度同时发力,解决这些相互关联的复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