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公司走了一个关键人才,他很恼火,“我怎么说都不行,条件让他提,他就说去意已决。”

这个问题让他想不通,我对你那么好,你为什么还要离开我呢?

他也知道马老师的那句话,员工离职要么是嫌钱少,要么是心里委屈了。但他自认这两点都没有,“在同行中我给的待遇是最高的,平常也是嘘寒问暖,很重视他,怎么可能让这种人受委屈……”

等他说到这里,我就差不多了解情况了,主要的问题就两个字:

机会!



一提待遇就谈工资是狭隘的观念,机会才是最重要的待遇。

华为公司就是很好的例子,任正非创业时候可谓“一穷二白”,公司环境也不好,为什么还有一批批的人才非要跟着他艰苦创业?

简单说就是机会牵引人才,所谓人才就是知道什么是主次,分得清轻重,明白什么是大利益,什么是小恩小惠。

在全球通信产业大变的窗口期,华为抓住了时代和行业的机遇,就是说站在了大风口的位置上,这才是对人才最大的吸引了。话说,谁不愿意乘坐电梯登顶呢?

而且任老板又是基于信任去管理队伍的,任人唯贤,不论资历,不看年龄,所有人都要靠工作贡献说话。比如李一男大学毕业就去了华为,几年时间就当上了副总裁。

我们想一想,要是你的公司有个李一男这样的人才,你自认可以留得住他吗?不管你学了多少领导力和管理的课程,你也留不住。

如何识别人才?老板们可以学任正非:驾驭人才不只是靠升职加薪!

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真正重要的是识别人才,就是说在人才的种子期和成长期就把人才筛选出来,委以重任,给他机会。

在这方面,任正非无疑是一流的高手。华为公司耗费很多功夫来保证人才的“上浮”,不看年龄和资历,而是重点看员工个人的学习与实践情况。公司循环流动的机制, 第一是为了让人才脱颖而出,第二是把不合适的人淘汰或降职使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