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印自卫反击战,我国明明打赢了,实控了藏南地区。
为何后来要后撤20公里,还将缴获的军用物资主动交还给印度?
结合当时的环境和国情,主要有三点原因。
第一点,我国当时刚刚经历三年大饥荒,中原地区饿殍遍野,内部动荡。
同时中苏决裂,苏联要求我国偿还抗美援朝时,苏联援助我国军事物资的贷款和利息,使得我国经济举步维艰。
第二点,彼时我国处于原子弹研发的关键时期,还缺乏核威慑的能力,一旦爆发战争会让更多心怀不轨的国家蠢蠢欲动。
第三点,美、苏、印以及逃窜到台湾岛的国民党,都对我国虎视眈眈,国际大环境不容乐观。
第四点,藏南地区道路崎岖,根本无法运送重型装备,只靠人力运送物资和军备,无法长久维持在藏南的存在。
正是基于这四点原因,我国在取得胜利之后,才主动后撤20公里,也凸显了我国当时的外交智慧。
然而我国后撤,并不等于我们放弃,只是需要等到合适的时机,才能真正完全有效的拿回我们的藏南。
当年的四大危机,在经济方面我国已经是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之一,是全球第一工业国家,是第二大消费市场,已经全面解决贫困问题。
在国际环境方面,我国是198个国家和地区中128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与周边25个国家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倡议。
同时我们与俄罗斯成为紧密的合作伙伴,除了美国再也没有真正的威胁。
在军事能力上,我国拥有规模最庞大的现代化军队,同时核武器也早已掌握,尤其是火箭军的投射能力,更是拥有世界顶尖水平。
而在满足以上三大条件后,我们想要拿回藏南,只缺最后一个条件,那就是打通我国中部省份和藏南之间的运输动脉。
其实早在2013年,我国藏南地区的墨脱县公路通车,就已经弥补了藏南地区交通的重要一环。
若是在平常地区,只需要有公路运输,就足以构建军事防御体系。
但在藏南地区,只有公路可不行,因为在前往藏南的道路上存在各种极端问题。
比如在冬季藏南一些地区会大雪封山,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持续时间约6个月。
在这一期间交通基本中断,只有10月至11月初适合大规模军事或运输行动。
而在海拔3000米以下的地区,进入藏南的热带雨林气候区,这里年降雨量高达4000毫米,是我国广东地区的两到三倍,极易引发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
所以仅仅是通公路,还远远不够,只有将铁路也修到藏南,才能确保我们的运输大动脉。
因此川藏铁路的意义,就凸显出来,除了加快西藏自治区的发展,维护我国西藏地区和平与稳定,更是为进入我国藏南地区提供了一个重要通道。
川藏铁路连接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起点是四川成都,终点是西藏自治区的拉萨市,途中经过前往藏南地区的重要城市林芝,而林芝也是藏南的大后方。
川藏铁路在2014年正式开工建设,预计在2030年全面完工。
建设完毕后,来自全国的物资都可以由这条铁路,全年不间断的运往西藏林芝,为藏南地区提供充足的物资和后勤保障。
而在川藏铁路通车后,我们还可以以林芝为中心,修建从林芝到墨脱的铁路,这样就可以通过铁路直达藏南,到这个时候,收复藏南已经是水到渠成。
其实印度的一些学者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2023年一名印度学者就在公开场合表示:“中国不过是缺少一个合适的战略机遇,来收拾印度”。
对于我们来说,这个机遇就是川藏铁路的通车,一旦铁路建成,收复藏南就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