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冠脉CT造影和插导管的冠脉造影都是冠脉造影,只是一般把前一种叫做冠脉CT,应该是 冠脉CTA,A代表血管造影;后一种说成冠脉造影,算是约定成俗吧。

最近遇到两位患者,都是老年男性,都是因为怀疑冠心病做了冠脉CTA,都是报告重度狭窄,其中一位报告就是“重度狭窄”,在影像学上,重度狭窄是指75%以上的狭窄。另一位是报告是“80%狭窄”,也是重度狭窄了。接着,这两位患者都做了冠脉造影,插导管的那种,可结果却是迥然不同。第一位,冠脉狭窄99%,当场就做了球囊扩张、放了支架;另一位,冠脉狭窄只有20%,连中度都算不上。于是,两位患者和家属都有些不解。



同样是冠脉CTA重度狭窄,为什么冠脉造影的结果相差这么多?

这和两种检查方法的成像原理不同有关,之前的文章“CT发现冠状动脉严重病变,造影却不一样, 什么挡住了我们的视线?”里也有介绍。

插导管的冠脉造影,很直观。把导管插入动脉,送到冠状动脉开口的部位,注射造影剂,造影剂流过血管,整个过程实时显示,血管哪里狭窄了、堵住了,一目了然。要是不清楚,还可以从不同角度看,把血管拐弯的地方,被遮挡的部位显现出来,所以说这种冠脉造影方法是“金标准”呢!

冠脉CT造影就不一样了。那是在打了造影剂之后,CT机器里发出X线、快速地围绕着身体扫描心脏,产生的图像就相当于把心脏从上到下一层层切成“薄片”,这上面就有血管的影像。然后再把血管“对”到一起,血管的图像就拼接出来了。



我们的心脏不停地跳动,不停地收缩、舒张。在这种动态的情况下,心脏的影像、冠状动脉的位置会随着心脏搏动而改变。所以做冠脉CTA时,会用心电来触发控制。因为心电不同的间期,是带动着心脏收缩、舒张的。血管拼接的时候,也要按不同的时期。因此,做冠脉CTA时,心跳不能太快,因为心跳太快,收缩期、舒张期都太短,扫描来不及,有时候医生还会给患者吃减慢心率的药;也不能有心律失常。因为心跳要是乱了,图像里血管的位置就对不准了。我们这第二位患者,恰恰就是一位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的患者。



冠脉CTA最好的作用是排除冠脉病变。也就是说,要是做出来没发现什么问题,那一般就可以排除冠状动脉有病变了。按医学上的话说,就是“阴性预测值高”。可要是有问题呢,判定狭窄程度上可能就不是那么准。

另外,有冠状动脉钙化的患者,也会影响对血管病变的判断,因为钙化影太强,也会影响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判断。我们第一位患者血管上就有比较多的钙化。

结合临床做判断很重要。

我们一般的冠心病人,属于慢性冠脉综合征。这样的患者,典型的心绞痛有3个特点,一是胸前或颈部、下颚、肩部或颈部的紧缩感;二是体力活动相关;三是休息或含服硝酸盐药物5分钟内缓解。这第三条医生也常用来鉴别心绞痛。如果只符合两条,属于非典型心绞痛,要是只符合一条或一条都不符合,那即使有胸痛,也不属于心绞痛。我们这两位患者,从临床看就完全不一样。



第一位患者,平时上楼时会出现胸闷憋气、心慌不适,停下来休息后就缓解了。去医院急诊那天,是因为头天熬夜、上楼时又出现胸闷憋气,比平时严重了。体力活动后出现胸闷憋气不适,休息后缓解,很典型的心绞痛表现。一般像这样的患者,冠脉狭窄就比较严重了。

第二位患者呢?晚上没事坐着,突然一阵儿心慌,做心电图是室性早搏,平时活动也没有不适。一听就不像冠心病、心绞痛。真要是评估起来就是个中低危患者,患冠心病的概率低。

(原创,版权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