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两江协同创新区获悉,明月湖产学研合作基地23#楼装修工程已进入水电施工阶段,开槽、预埋、固定、布线,3名电工分工合作,正在进行施工。一楼大厅内各功能性平台已具雏形,超大一体压铸镁合金车身被摆在了大厅右侧“展台”上,大厅外已挂上“智能材料研究院”“交叉前沿材料研究院”两块牌子。
新装修的23#楼,已挂上“智能材料研究院”“交叉前沿材料研究院”两块牌子。两江协同创新区供图
相距不远的2#楼电池试制线,目前已完成主体建设工作,干燥房已搭建完成,电池试制线各个环节设备已全部到位安装,待通电后进行整体调试。
另外,基地的7#、15#、17#、18#楼也在同步施工中。
上述在装办公楼将用于明月湖实验室科研、中试、检测及行政办公等,预计今年下半年完成装修。届时,将集中入驻明月湖实验室下属的科技检测中心、轻量化材料与工程研究院、材料大数据研究院、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智能材料研究院和交叉前沿材料研究院,聚焦战略新材料领域,同步实施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应用技术开发,推动形成“1个检测中心+5大研究院”的实验室研发创新战略布局。
其中,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聚焦新一代颠覆性储能材料,重点开展镁基固态储氢材料、镁离子电池研发,破解风电、光电等新型能源储存及离子电池安全高效等关键问题,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贡献;轻量化材料与工程研究院将重点开展以镁合金为主的轻量化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实现在航空航天、探月工程、海洋工程、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中国智造“减重赋能”;智能材料研究院将针对极端温度、压力、射线及人类难感知视觉等应用场景,开展智能材料研发与工程化应用;材料大数据研究院以“数据+AI驱动”为重点,推动建立大数据、人工智能驱动的材料创新体系;交叉前沿研究院聚焦纳米材料、超材料、材料原子级制造等领域的前沿研究与应用,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探索。
据了解,明月湖实验室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潘复生牵头建设。实验室瞄准材料领域万亿市场,聚焦新一代颠覆性储能材料、高性能轻量化材料、智能新材料和材料智能设计等重点方向,致力于整合优势科技资源,建设材料领域国际一流的创新高地、产业化高地。
筹建以来,明月湖实验室已经取得了安时级镁离子电池、工业级镁基固态储氢材料与装备、一体化镁合金超大压铸件等重要成果,连续3年获得国际镁协“镁未来技术奖”,并且推动了一批重要产业化项目落地。如,实验室与宝钢金属签订《低成本镁基固态储氢》合作协议,力争2—5年实现工业化生产;世界电池头部企业超威集团投入4亿元,在两江新区注册成立公司,开发镁电池商业化产品等。(孙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