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近现代史上影响力较大的首相不外乎撒切尔与丘吉尔,两人的评价也出奇的一致,英国人对他们褒贬不一。

特别是近代的撒切尔,更是令英国人爱恨交加。

2013年,撒切尔去世的时候,整个英国分成了两个阵营,南边对她支持不断,北边却放鞭炮,喝酒庆祝她的死亡。

有这样的结局,原因也很简单。1979~1990年,撒切尔在位的时候推行的一系列救国措施,引起了正反双方的强烈反应。

支持者认为,她让英国重新焕发了生机,再次强大起来。

反对者则无情地指出,撒切尔摧毁了英国的工业基础,加大了贫富差距,贫困人口增加数百万。

那么,撒切尔的政策到底为英国带来了什么负面影响?为什么会有英国人如此恨她?



今天,我们也通过数据来回顾一下她的执政经历。

1979年,撒切尔上台的时候,英国正在经历一场重病,18%的通胀率已经让国家陷入瘫痪当中。

新上台的撒切尔面对这一现状,给出的解决办法就是,改革国企,让市场自由发挥,促进经济发展。

在这样的理念下,率先实施改革或者说受到冲击的煤矿业。



由于英国的煤矿大多分布在苏格兰,威尔士等国土北方,所以改革也从这里开始了。

撒切尔关闭了众多的国有煤矿,使得煤矿的数量从170座锐减到50座,有10万矿工因为撒切尔的举动失了业。

撒切尔对外宣称关闭这些煤矿是为了摆脱掉亏损的局面,重新使英国轻装上阵。

可矿工们没了生活来源只能等死,工会组织的罢工随即上演,整整持续了一年,成为英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罢工之一。

与政府对抗失败的必定是个人、矿工们输了,政府艰难的赢下了第1次交手,可是北方地区的经济也因此崩溃。

制造业同样迎来了毁灭性的打击。1979年秋,撒切尔接过英国这个盘子的时候,制造业还是一个重要领域,拥有的就业人数高达690万。

可等到撒切尔下台的时候,制造业的人口只剩下450万,也就是说平白无故有35%的工人失业了。

减少的不仅仅是工人数量,像钢铁、造船、纺织这些社会赖以生存的第二产业也几乎消失,上来的是金融和服务业。

失业速的增长更是大的吓人,79年,英国的失业率维持在5.3%,失业人口110万。

6年之后,失业率猛增到了11.9%,人数扩大到了320万,更严重的是青年一代当中的失业率高达24%。



这还没完,撒切尔接着又对英国国有企业开始下手。

英国石油、电信、燃气、航空,这些不仅是英国的著名企业,在世界上也是500强企业。可撒切尔却把他们全卖了,全都卖给了私人。

政府一下子是赚了钱,500亿英镑进了口袋,但长远来看,国家失去了经济命脉的掌控权,不仅会使收入减少,就连国本也会受到动摇。

至于撒切尔扶持起来的金融行业同样是重灾区,宽松放松的金融体制的确让伦敦成为了金融中心,可过度投机和银行冒险行为使得金融危机悄然而至。



二战之后,英国一直执行高福利的国家政策,公共支出能够占到GDP的45%~50%。

可等到撒切尔执政后期的时候,这一比例下降到了39%,这也预示着社会福利大幅减少。

至于福利住房也在撒切尔的操持之下锐减60%,很多家庭、很多英国人无家可归。

至于医疗保障,撒切尔也有意削减,使得英国人看病排队等待的时间逐渐拉长,从原先的半年到现在的一年。

1990年,撒切尔下台之前又出了一个馊主意。

原本英国人是需要缴纳房产税与财产税的,并且富人越有钱缴纳的税金也就越高。



偏偏撒切尔改变了这一传统,而是提出人人平等的人头税。不管你是穷人,还是富人,只要是一个人都要交税,且交的税都一样。

这无非让贫穷者更加贫穷,好巧不巧的是撒切尔又拿苏格兰做试点,这引起了苏格兰人的大规模抗议,最终导致撒切尔下台。

英国北部,苏格兰、威尔士是英国的传统工业区,撒切尔的改革使得工业区失去了原有的优势,反而是南边的金融崛起,取代了原有的工业地位。

北方人遭受的不仅仅是命运的改变,就连失业率也是南部的2~3倍,苏格兰的失业率在13.4%,伦敦只有7%。



这如何不让苏格兰人、威尔士人恨英格兰人,恨撒切尔。

至于为英国争回面子的马岛战争,也饱受英国人的吐槽。

当年,战争虽然胜了,但撒切尔派往战场的士兵都是一些年轻没有经验的义务兵,平白无故的损失了250多名英国士兵。

这些本来可以避免的,但撒切尔却置之不闻。

在经济社会、福利,以及南北对立上,撒切尔做的让反对者高达51%,她下台的时候支持率仅有20%,已经创了英国历史新低。

现如今,英国人依然对撒切尔褒贬不一,58%的人声称她的举措毁了英国。

现在的英国似乎还在走撒切尔的老路,继续选择与美国深度绑在一起,实施脱欧入美的国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