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5月21日2点55分,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小满是24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这其中既是对华夏先民数千年仰观天象总结出的自然规律,还暗含“满招损”的哲学警示,这种将天文观测与人生哲理相融合的智慧构成中华文明独特的认知体系。
北京天文馆古天文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孙梦婷介绍,二十四节气实际是按照太阳的位置来计算,小满节气就是太阳运行到黄经60度的时候。据《尚书·尧典》“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这一文字记载开始,华夏先民持续数千年昼测日影、夜观星象,逐步确定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时节,也就是二十四节气中对应的“二分二至”,并历经后世不断改进完善。孙梦婷介绍,汉代文献《淮南子》首次出现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里面记载立夏加15日,斗指巳则小满。
从古天文研究者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到战国时期,我国已经发展出完整的二十四节气,每一节气均与二十八星宿、北斗的运行、土圭测影以及各地物候相关联。这一体系不仅推动了农业发展,更成为中华文明“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实践。
斗转星移 天文坐标古今不同
从典籍《淮南子·天文训》记载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开始,看似寻常的节气转换,实则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在浩瀚星海中刻下的时间坐标。通过小满节气,我们可以窥见华夏先民仰望星辰背后深邃的天文智慧。
《汉书·律历志》记载:“斗建巳位,日在毕八度,谓之小满。”短短十二字凝结着汉代天文学家的精密观测。所谓“斗建巳”与《淮南子·天文训》完全相同,同时增加了更详细的天象观测记录:此时太阳行至毕宿八度。但是,现在小满节气时我们去观测太阳的位置,却会发现它不在距离毕宿八度的位置。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偏差?难道是古代的天文学家们观测出了错?其实不然,从小满节气太阳位置古今的不同,正是岁差导致“斗转星移”的生动注解。专家表示,实际上,太阳一直都是那样运行,二十八宿背景设置也几乎没有太大改变,变的是什么?因为岁差的原因,所谓的斗转星移,现在看到的星空背景和2000多年前看到的星空背景的相对位置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