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华北的老乡们可得绷紧弦,天气预报说下周有强冷空气。清明刚过小麦正拔节呢,倒春寒一来轻则冻坏新叶,重则影响抽穗。老一辈都知道“春捂秋冻”的理儿,庄稼也一样得防着突然的冷。
我记得村里张大爷往年总说,寒潮前浇遍水,能给麦地“穿棉袄”。现在农技员说这招还管用,不过得加上叶面喷肥,磷酸二氢钾配芸苔素。东北那边大豆播种刚铺开,这波冷空气虽说南下,也得盯着夜间霜冻。
地膜覆盖还是老办法,但现在有那种加厚的反光膜,保温还能增光。南方早稻移栽正忙,赶上阴雨寡照,得注意秧田排水防烂根。我们村老李去年没及时清沟,结果秧苗沤了一半,今年早早就把排水沟挖深了。
有人问为啥现在倒春寒感觉越来越频繁?我个人觉得,气候确实有点反常。以前看云识天气够用,现在还得天天盯着气象APP,土办法得跟上新科技。
华北麦田现在分两类,旺长的得先镇压再浇水,弱苗就得赶紧补氮肥。
山东德州有个种粮大户,前年靠这套组合拳,冻灾后亩产还增了50斤。
都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这拔节期就像小麦的“中考”。可有些新手农户犯难了,到底啥时候浇水最合适?留个心眼,看最低温。
低于2℃就得提前两天浇,高于5℃可以缓一缓,具体还得看地块墒情。
南方的稻农别光盯着雨水,连续阴雨过后突然放晴,得防秧苗青枯。这时候最忌猛地掀开大棚,得先通风半小时,让苗子慢慢适应温差。
东北大豆田要是播完种赶上霜冻,别急着补籽,先看看种子有没有冻坏。
扒开土层瞧瞧,种皮没皱、胚根没变色,就还有出苗的希望。现在乡镇农技站都有免费的防冻药剂发放,别嫌麻烦,赶紧去领。村里老张头去年嫌麻烦没去领,结果自家麦田冻害比别家重两成。
农业这事儿,最怕“差不多”,差一天浇水、少一次喷肥,收成就不一样。
我始终觉得,老经验是宝贝,但得跟新技术结合,就像给老马车装上发动机。最后给大家列个急茬儿:华北麦田本周内完成浇水喷肥,东北备好地膜和熏烟堆,南方清沟排水别拖过明天。
拿不准的赶紧给村里农技员打电话,现在他们天天蹲地头,就等着帮大伙解难呢。记住了,种地就得跟着天时走,该出手时别犹豫,丰收都是勤快人干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