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节气(5月21日)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标志着气温升高、雨水增多,自然界进入“万物小得盈满”的繁茂阶段。中医认为此时湿热渐盛,养生应顺应节气特点,注重健脾祛湿、清热养心,以下从饮食、起居、防病等方面总结养生要点:
一、饮食养生:健脾祛湿,清利湿热
1. 多吃健脾利湿食物
湿气渐重易困脾,可多吃:
红豆、薏米、扁豆、山药:健脾祛湿;
冬瓜、黄瓜、丝瓜、芹菜:清热利水;
生姜、陈皮:温中化湿,助脾胃运化。
2. 适当“吃苦”清心火
小满后心火易旺,可食苦味食物清热:
苦瓜、莲子心、蒲公英、苦菊:清心降火;
绿豆汤、荷叶粥:解暑祛湿(体质虚寒者少食)。
3. 忌贪凉伤脾
避免过量冷饮、生冷瓜果(如西瓜、冰镇饮料),以防寒湿困脾,引发腹泻、食欲不振。
二、起居调养:顺应阳气,防暑避湿
1. 早起晚睡,适当午休
顺应昼长夜短,可稍晚睡(不超过23点)、早起,中午小憩15-30分钟,养心护阳。
2. 保持环境干燥
湿热天气注意通风除湿,避免久居潮湿之地,衣物被褥勤晒防霉。
3. 适度运动,忌大汗
选择晨间或傍晚进行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运动,以微汗为宜,避免耗气伤阴。
三、情志养生:静心养神
夏季对应“心”,湿热易致心烦气躁:静坐、冥想、听轻音乐:调和心气; 避免情绪剧烈波动:保持平和,预防心火过旺。
四、防病要点:湿热为患
小满后湿热交织,易引发以下问题:
1. 皮肤问题(湿疹、痱子):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出汗后及时擦干;
外洗方:艾叶、金银花煮水擦洗患处。
2. 肠胃病(腹泻、腹胀):忌食腐败食物,避免辛辣油腻; 按揉足三里、中脘穴健脾胃。
3. 风湿关节痛:避免淋雨涉水,可用艾灸关元、命门穴温阳祛湿。
五、养生小妙招
茶饮推荐:赤小豆薏米茶、陈皮茯苓茶(湿热体质适用);
穴位保健:每日按揉阴陵泉(健脾祛湿)、内关穴(宁心安神);
泡脚方:艾叶+花椒煮水泡脚,驱寒祛湿。
注意事项
体质差异:湿热体质者以清热为主,阳虚者需兼顾温阳(如姜枣茶);
循序渐进:祛湿不可过度,避免损伤正气。
小满养生重在“未病先防”,通过饮食起居调理,助身体适应暑湿气候,为安然度夏打下基础。
医师简介
蔡良章
副主任医师
血液净化室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省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中医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于2010年、2018年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别进修血液净化、肾病学专业。现从事血液净化、肾病工作十余年。
擅长尿毒症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的血液净化治疗,同时在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肾病综合症、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痛风等疾病的中西医治疗方面也颇有心得。
坐诊地址:门诊三楼国医堂5诊室
电话:15137607048
(通讯员 蔡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