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日前在第80届联大主席候选人对话会上,向德国前外长贝尔伯克发出关键提问:如何抵御单边主义冲击、维护联合国权威?这一表态将国际目光聚焦于联大主席选举的最终博弈。

贝尔伯克角逐联大主席的背后,是德国国内政治格局的剧烈震荡。其所属的绿党曾以14.8%的得票率跻身执政联盟,成为“红绿灯内阁”关键成员,但2024年议会选举中,绿党支持率骤降至11.6%,仅获85个席位,沦为国会第四大党。随着联盟党组建新内阁时将其排除在外,绿党彻底失去执政地位。



贝尔伯克资料图

德国民调显示,民众最关注议题中,“和平与安全”“经济问题”位列前二,绿党核心纲领“气候议题”仅排第五。政治资本缩水的贝尔伯克选择“转战联合国”,试图通过一年任期积累国际声望,为重返德国政坛铺路。

耿爽的提问直指联合国当前核心矛盾。他强调,联大主席必须恪守《联合国宪章》,抵制单边霸凌,平衡推进安全、发展、人权三大支柱,“服务193国共同利益,而非个别国家私利”。这一表态被解读为对贝尔伯克政治立场的隐性质疑。

贝尔伯克过往言论加剧了外界担忧。她曾将台湾问题与乌克兰危机类比,主导制定涉华战略文件,将中国定义为“系统性竞争对手”;在南海问题上片面指责中方“使用水炮威胁菲方船只”。此外,她与美高层关系密切,被质疑可能成为美国在联合国的“代理人”。

联大主席选举需获得多数成员国支持,但五常态度尤为关键。贝尔伯克若无法化解中国疑虑,即便获美力挺,当选之路仍存变数。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14位联大主席中,9人来自“全球南方”国家,仅2人来自西欧。德国近年因能源政策转向引发发展中国家不满,其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已岌岌可危。



贝尔伯克资料图

德媒坦言,贝尔伯克“反俄亲以”立场可能进一步疏离全球南方。2023年联合国涉乌决议投票中,35国弃权、5国反对,其中多数为南方国家。若联大主席被视为西方阵营代表,联合国代表性危机或将加剧。

面对压力,贝尔伯克在对话会上承诺“为所有成员国服务”“充当诚实的调解者”,并强调将“倾听各方声音”。然而,这类表态尚未转化为具体行动方案。

分析指出,联大主席虽无实权,却能通过议程设置影响国际舆论。若贝尔伯克在涉华、涉俄议题上推动争议性决议,可能激化大国矛盾。其能否在台湾、南海等问题上保持中立,将成为中方评估其可信度的关键指标。

耿爽在提问中特别提到“提升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这呼应了近年联合国改革的核心诉求。当前,非洲国家在安理会仅占3席,而全球南方人口占世界85%。贝尔伯克若当选,能否推动改革进程,而非延续“西方主导”模式,考验其政治智慧。



贝尔伯克资料图

联大主席选举结果预计于6月揭晓。这场被称作“多边主义风向标”的较量,不仅决定贝尔伯克个人政治命运,更将检验联合国在动荡格局中能否守住“中立平台”的底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