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财圈社&道哥说车 麻建宇】尽管电动汽车被看作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但对于广大传统车企而言却面临高昂的研发投入与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并存的困境,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赌未来”已经影响到了当下的生存……
在此背景下,部分高喊“XX年全面电动化”或“XX年投入XX亿在电动化”的车企们,也不得不“随机应变”。5月20日,本田汽车发布声明称,考虑到近期电动汽车市场放缓,本田调整产品投放计划,预计到2030年电动汽车销量占比将低于此前宣布的30%目标。
本田汽车首席执行官三部敏宏表示,已将截至2030财年的电动化及软件领域投资计划从原先的10万亿日元下调至7万亿日元(484亿美元)。不过,另一方面,基于当前市场需求下滑及油电混合动力车型热销的现状,本田将进一步增强混动车的产品线。
值得关注的是,不久前,本田公布最新财年财报,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财年,本田营收虽同比增长,但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均出现了下滑,并且本田对未来的利润预计也不乐观。
放缓电动车战略,本田出于无奈还是?
从时间线上来看,本田此次战略调整有一个很重要的背景,即上一财年不太理想的财报。上一财年,本田全年营收虽然同比增长6.2%,达到21.69万亿日元。但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却出现大幅下滑,营业利润同比下降12.2%至1.21万亿日元,净利润同比下降24.5%至8358.4亿日元。
同时由于关税等不确定性,本田2025财年预计收入为20.3万亿日元,同比下降6.4%;预计营业利润为5000亿日元,同比下降58.8%;预计净利润为2500亿日元,同比下降70.1%。在此背景下,本田放缓并不出色的电动车发展似乎有一丝无奈之举。
值得关注的是,就中国市场而言,新能源汽车增长也出现了瓶颈。去年7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首次突破50%,当时整个行业都将其视作燃油车全面溃败的起点。但一个反差感十足的现实是,在随后半年多的时间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在50%的关口反复拉锯,今年1月份的上险数据甚至一度跌破了40%,直到3月,其渗透率才回升到50%以上。
这也说明,燃油车包括油电混动市场对车企们来说仍有较大价值,一股脑地投入纯电动汽车发展似乎也有弊端。与此同时,由于电动汽车需求的不确定性,不少海外车企均放缓了电动汽车发展脚步,比如,由于需求低于预期,福特汽车去年曾宣布取消生产大型电动SUV的计划,转而推进类似定位车型的混动版本,预计此举将产生19亿美元的相关特殊费用和减记。
而就本田而言,此次调整过后,混动车型将被放在重点地位,本田称,鉴于当前市场增速放缓,预计2030年纯电动车的销量占比将会低于此前设定的30%的预期目标。同时,力争2030年四轮销量达到现有规模的360万辆以上,其中作为主力产品的混合动力车型销量达到220万辆。
需要提到的是,在发展混合动力车型过程中,本田提到了一个有趣的目标——实现新一代混合动力系统的成本将较2018年的车型降低50%以上,较现有的2023年车型降低30%以上。
并未动摇!本田仍补强电动车
据本田中国官方新闻,本田在提及强化混动产品时提到,“对于当前需求旺盛的混合动力车型,Honda将以2027年后推出的新一代车型为核心强化产品阵容,使其在电动汽车普及过渡时期中发挥核心作用”。也就是说,本田仍视电动汽车为终极发展目标。
与此同时,从削减的电动车投入来看,一个主要削减内容是“将推迟2年在加拿大建立全方位价值链的计划,并调整建立新一代纯电动车专用工厂的时间”。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战略调整中,本田仍在补强电动车竞争力,具体措施则是智能化。
据官方消息,本田正在自主开发全新一代ADAS,在导航系统中设定目的地后,无论是普通道路还是高速公路,在通往目的地的整个过程中,该ADAS系统都可协助驾驶员进行加速和转向操作。全新一代ADAS技术将广泛搭载于2027年在北美和日本投放的纯电动和混合动力等主力产品。
而就中国市场而言,本田的计划是,将与中国智能驾驶公司Momenta共同开发打造适合中国道路环境的新一代ADAS,未来在中国市场推出的所有全新车型都将搭载该项技术。事实上,这也是海外品牌在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手段之一——“智能化的中国配方”。
值得关注的是,就合资车企而言,东风本田、广汽本田在华投放的新能源车型并不算少,包括此前的e:NS1/e:NP1、灵悉L、猎光以及今年的S7/P7等,不过市场成绩一般。与此同时,本田在华整体销量也遭遇严重下滑危机,数据显示,2025年4月本田中国终端汽车销量为43689辆,同比下滑40.8%。今年前4月,本田中国终端累计销量为201576辆,同比下滑28.2%。
如何提振中国市场销量,也是本田所需要考虑的,而这则要求本田在守住燃油车以及HEV份额的同时,补强电动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