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军事网站“1945”撰文称,随着歼36战斗机的出现以及在未来不久后服役,它将很快成为B-21的“天敌”。因为B-21通常要进入关岛的军事基地中才能对第一岛链执行任务,然而歼36的作战范围极广,很可能让B-21的“进驻”动作都变得极为困难,最终让美军彻底失去对第一、第二岛链的控制。
▲歼36战斗机
美国媒体认为,歼36至少有4个方面的巨大优势,一是它的隐身能力得到了极致提升。在采用无尾三角翼布局和新型隐身蒙皮、涂料的情况下,它的雷达反射截面积RCS非常低,比美国现役的大多数隐身战机还要低1~2个数量级。二是歼36战斗机的导弹装载数量非常巨大,新型的霹雳导弹将有超过400千米的射程,歼36还能带很多。
另外,歼36还可能装备激光武器用于近程防御。超大的机身,使其不仅仅能够执行战斗任务,也能够执行防区外对地攻击。三是歼36的动力非常强悍。在3台发动机的加持下,瞬间加速能力非常强,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到达预定战位,实现快打快撤。最关键的是,歼36的体型硕大,作战半径也达到了空前程度。如果有加油机的配合,它至少可以在距离中国海岸线1000千米的西太平洋位置停留1~2个小时,然后携带空空导弹随时蹲守。这种强大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将把美国直接推出对第一岛链的控制区外,甚至连第二岛链的关岛基地也变得不再完全安全。
▲1945网站文章
美国媒体之所以这么“担忧,是因为传统上其隐身战略轰炸机一直以来都对中国内陆地区的目标保持着高威胁能力。过去,中国防空导弹性能一般且数量不佳,有大量的空白区域可以被美军的B-2利用。然而,随着解放军海军驱逐舰和陆军的防空导弹性能越来越强悍,数量越来越多,美军战略轰炸机执行此类任务的难度已然大大增加。
美国拥有着数量庞大的巡航导弹,确实可以不用战略轰炸机而对中国进行打击。但问题在于,不是所有的目标都能被巡航导弹摧毁、比如地下设施、坚固工事等,因此仍需要战略轰炸机投放自重巨大的攻坚弹,比如GBU-45。2023年11月首飞的B-21隐身战略轰炸机,一般来说要执行以下3个方面的任务。一是防区外火力投送,即在对方的防空导弹拦截网之外投射各类空射巡航导弹。美国之所以要开发B-21,因为它的生存能力更强,性能更加稳定,且单价成本要比B-2轰炸机便宜很多。二就是最关键的“穿透性打击任务”。即美国需要通过卫星系统来提前绘制目标对象的防空网情况,然后派B-21穿过防空导弹系统的漏洞,执行各类轰炸任务。
▲B-21
但是歼36的存在,将不得不迫使美军开始重新考虑第二种战术的可行性。歼36被认为是一种战斗轰炸机,毕竟很可能超过50吨的最大起飞重量,已经远远不是普通战斗机能比的,但它的远程超视距空战能力似乎一点也不弱。有意思的是,这一点本来也是美国希望B-21能做到的。在美国之前的宣传中,认为B-21战略轰炸机必须实现全频谱隐身。不管是在S、X、P、L任何一个波段,机身性能都不能出现太大的浮动,而且红外隐身能力也必须很强。另外就是除了一般的轰炸任务外,还应当具备一定的战斗能力。如果能像战斗机那样当然最好,最次也应该可以和F-47战斗机具备配合打击能力,化身后者的“移动弹药库”。
然而,美军最初的这些设想,似乎在歼36身上得到了非常完美的体现。“1945”的文章认为,歼36只要数量足够多,将成为阻挡美国战略轰炸机的一道强大“城墙”,使美国的战略轰炸机的任务区域不得不向后延伸,最终彻底失去对西太平洋地区1000千米~1500千米左右范围内的制空权。
▲歼36战斗机
总而言之,1945网站认为随着歼36的出现,B-21想要执行过去设想中的任务已经很困难。不过在其他的很多美国媒体看来,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倒更像是“危言耸听”。他们认为,歼36技术非常复杂,使用了全球独一无二的三台发动机设计,形成初始战斗力不会太快。
而且歼36战斗机的造价不会非常便宜,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生产总数量。另外B-21在设计时,已经充分考虑了中国日益增强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因此它配备了美军最先进的电子战系统,并加入了无人僚机协同,生存能力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弱。B-21的隐形性能也不容小觑,在很多美国人眼中,仍然是优于歼36的。其基本的高空隐身渗透作战模式,与歼36的任务存在差异,直接对抗的可能性较低。歼36目前有一点尚不明朗,那就是它到底更侧重于空优战斗还是战略轰炸。考虑到这些因素,不少美国人认为现在就下定结论,认为歼36是B-21的天敌还为时尚早。不妨等等看,或许才能得出更明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