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中东之行结束后接受采访,在谈到下一个想要访问国家的时候,特朗普脱口而出,中国!还补充道,在他看来,中美关系非常重要。



就特朗普来说。他在再次当选总统后,就制定了一个要在上任一百天内访问中国的计划。可特朗普一边是主动想要来到中国会谈,又不想释放出主动的信号,一定要等中国方面的主动邀请。现在,鉴于中美两国现状,中方无缘无故主动邀请属实有些不太现实。

修改后的句子为:虽说上任百日内访华的计划落空,特朗普可还在一直关注着中国。自从 5 月 13 日开启了中东之行,特朗普一直对外阐释着他在中东获得的成就,一个是从中东三国手中签订了价值 6000 亿美元的贸易大单。

他自夸地说,这次中东之行很重要吗?答案是肯定的。他认为自己把正在倒向中国的中东再次拉回到美国身边。



特朗普嘴上说的是重获盟友的支持,其目的也着实和嘴上说的漂亮话没什么关系。问题在于中国正在做一件事 —— 那就是缓慢但是持续地抛售美国国债,这对美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特朗普如此积极访问中东,最重要的一点是希望找个下家把美元的通胀给压下去。



这就不得不提一句,美元和美债之间微妙的关系了。美元是美国的货币,是在很多地方都能直接流通的货币。

至于美债,它是美国发行的政府国债,理论上美债应该被赎回或者转手之后兑换为美元才有意义。可是从现代货币观念来说,美元价值是以美国国家信誉作背书的,美债本质上也是基于这一点。这也就事实上形成了,美债除了不能直接花以外,它代表的就是美元。



再回到中国不断减持手中持有的美债问题上,中国这一行为是基于多重因素的考量,并非单纯表达对美元的不信任。中国作为一个庞大的经济体,若对美元持有谨慎态度,势必会引起市场震荡。从美元通胀转嫁机制来看,美国通常通过让全球买入美元债券的国家分担美元,来缓解美元通胀压力。

然而,现在中国不仅减少了对美债的购买,还减持美债向国际市场投放美元,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美元通胀产生影响。



那么中国不愿意接手了,也没人接得住,如果想要美元这潭水不继续出问题,就要另一个方法,让美元活动起来。

这次沙特之行,特朗普签订了高价的商贸协议,为的就是让美元的流动性增强,虽说没法解决现在美元通胀持续走高的问题,但是也能起到缓解作用。



另一方面美国人也是对中国不断减持美债的行为非常不满,也在谋划新一轮的打压计划,那就是先对中国科技公司下手。一方面美国通过对那些 “信任国家” 不断出售 AI 芯片来促使经济活跃,另外一边则是威胁全球任何企业不要进口华为的昇腾 AI 芯片,为的就是让全球厂商,通过发展人工智能、采购 AI 芯片的时候,创造美元流动性。

美国很担心如果不管控华为的 AI 芯片,其与美国企业竞争起来,客户减少就直接没法给美元流动 “贡献力量了”。



对于美国这种硬拉流动性、强行损害中国企业利益的行为,中方当然不会置之不理。就在 5 月 18 日,中方宣布对原产于美国、欧盟、中国台湾地区和日本的进口共聚聚甲醛征收反倾销税。

这种化学品是中国进口量很大的工业用品,在工业制造领域应用广泛。中国宣布加税的国家和地区,其出口企业主要用美元结算。关税增加,必然会促使中国国内有需求的企业寻求国产和其他渠道进口,从而影响美元流动性。



这么一看,中美之间的博弈似乎在每个角落都在进行着。从中美两国近些时日的一系列反应不难发现,现在特朗普总想找理由让中方邀请他访华。

若是中方没给出这样的反应,特朗普就会找各种角度来对中国 “施压”,或许特朗普也是想打造一个难以琢磨的形象,想让中方对他实在是没法理解,不得不请他来当面谈谈。



可问题是现在已经不是美国人主导一切的时代了,特朗普若想来,就应打开天窗说亮话,如果继续这样以刻意制造冲突或情绪波动的方式获取他人关注,很容易自己成了笑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