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9日,特朗普与普京就乌克兰战争问题进行了两小时通话,这次通话是俄罗斯与乌克兰刚结束在土耳其会谈之后,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此次通话前,各方已通过密集外交活动铺垫氛围。通话后特朗普心情不错,并宣称俄乌将“立即开始停火谈判”,但俄乌刚结束的谈判没有取得成果,双方围绕停火条件存在根本分歧,特朗普一个电话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吗?恐怕全世界都不会相信。



在特朗普与普京通话前,俄乌战场越打越激烈,俄军占了上风。5月16日,俄乌代表团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的低级别会谈仅达成交换1000名战俘的协议,停火议题无果而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多次公开呼吁加强对俄制裁,并在5月19日前与特朗普通话两次,强调“美国不可在无乌克兰参与下做决定”。

与此同时,美国副总统万斯与国务卿鲁比奥在罗马会见泽连斯基,传递出白宫“施压普京停止战争”的信号。欧洲方面,德国总理默茨、法国总统马克龙等人通过联合声明敦促俄方展现诚意,而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则罕见支持特朗普的斡旋,呼吁欧盟“勿阻挠谈判进程”。这些动态为美俄首脑通话构建了微妙的政治语境:乌克兰要求主导权,欧洲寻求统一立场,而特朗普则试图以“交易艺术”打破僵局,各方都有自己的算计,特别是欧洲再次成为结束战争的障碍。



特朗普在通话后的公开表态充满乐观。他宣称与普京的对话“富有建设性”,并强调俄罗斯战后与美国开展大规模贸易的潜力,暗示经济激励可能成为促和杠杆。普京称俄方愿就“和解原则与和平协议时机”签署备忘录,但未承诺立即停火。双方对通话成果的表述存在显著温差:特朗普将战俘交换与未来谈判视为进展,而俄方声明仍坚持“消除危机根源”的立场。值得关注的是,特朗普在记者会上多次提及“若谈判无果将退出”,暴露出对斡旋前景的隐忧。

通话结束后,各方反应进一步凸显立场的结构性矛盾。泽连斯基连夜与法、德、意等欧洲领导人通话,推动欧洲对俄“更严厉制裁”,但特朗普却回避提及制裁,转而强调“战争结束后的贸易机遇”,果然是商人思维,凡事皆生意。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虽感谢特朗普的努力,却坚持“持久和平须以乌克兰领土完整为前提”,与俄方立场直接冲突。



与此同时,梵蒂冈有可能成为下一次俄乌谈判地点,教皇利奥十四世的介入增加了宗教色彩。更严峻的挑战来自战场:俄乌双方在通话后持续发动无人机袭击,这种“边打边谈”的策略都是在为谈判争取筹码,俄罗斯不急于谈判取得成果的姿态考验着特朗普所谓“普京已受够战争”的判断。

这场外交博弈的本质,是各方对“和平”内涵的认知错位。对乌克兰而言,必须先停火,并且与领土完整绑定;对俄罗斯来说,必须先解决冲突的根源,才能停火,防止乌克兰借停火重新武装;而特朗普政府试图以经济杠杆替代军事承诺,既回应国内反战情绪,又避免过度卷入欧洲事务。当欧洲通过制裁施压、美国以利益诱导、俄乌在战场上角力时,真正的和平曙光仍需跨越信任赤字与地缘裂痕。特朗普的“交易式外交”能否在多方红线下开辟第三条道路,或将决定这场危机是走向终局,还是坠入更漫长的僵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