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中旬以来,关于“长安区与航天基地将进行区政合一”的消息一直在流传,如今这一靴子终于落地。

5月19日,长安区官方微信“今朝长安”文章显示:长安区委书记、航天基地党工委书记吕强走访慰问航天基地管委会机关时强调,要树牢 “一家人、一条心、一盘棋” 意识,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共同推动长安区与航天基地一体化运行,释放“1+1>2”的改革效能,实现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长安区区长、航天基地党工委副书记张军一同走访慰问。

吕强强调,长安区和航天基地实行区政合一、一体化运行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要求,落实规范开发区管理机构、促进开发区创新发展的主动作为;是省委、省政府立足全省全市发展大局,着眼长远发展作出的务实决策;是西安实现“六个打造”奋斗目标、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关键举措;是破解发展梗阻和体制障碍、推动长安、航天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张军要求,各部门、各单位严格对照市上有关改革方案,逐项明确细化任务,制定务实工作措施,加快完成机构编制调整、职能职责划转、派驻机构优化等各项事务。

这篇文章透露出,长安区委书记吕强已兼任航天基地党工委书记,同时长安区区长张军已兼任航天基地党工委副书记。在此之前,航天基地党工委书记由牛恺担任。此外,长安区和航天基地实行区政合一的工作也已经全面启动。

什么是“区政合一”,合并后将如何改革?阎良区与航空基地的做法或许有所借鉴。2021年6月,西安市阎良区、航空基地在全省、全市率先探索实施“区政合一”管理体制改革。

“区政合一”之后,双方首先改革了领导体制,将航空基地党工委(管委会)与阎良区委、区政府机构整合设置,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一体化管理。保持管委会在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提升等方面的高效议事决策机制。区长、常务副区长和3个专职副主任组成管委会班子,主任办公会决策日常事项。

其次,剥离社会职能。本次改革共剥离航空基地社会事务管理职能104项,归并到17个区级部门承接。第三,优化机构设置,原来的20个机构压缩至9个。四是创新人员管理,竞争上岗全员聘用。

这次两区“区政合一”早有苗头。2023年3月15日,航天基地区域内社区(除206社区、六院社区)就已经由航天基地移交至长安区管理,所涉及的12大类40项社会事务由长安区对应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和长安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地铁15 号线的建设与长安区、航天基地的区政合一形成了协同效应。地铁 15 号线串联起高新区、长安区、航天基地,这三个区域被誉为西安的 “科创金三角”。长安区作为高校聚集地,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高新区产业基础雄厚,是西安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航天基地则享受着政策红利,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此次“区证合一”的实施,有助于双方实现优势互补,携手共进。航天基地的科技创新优势和产业资源,将为长安区注入新的产业动能,推动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长安区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成熟经验和丰富资源,将有效补齐航天基地的民生短板,提升区域居民的生活质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