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济夫

曲阜石门山是一处历史悠久的风景名胜区,山峰峻峭,洞壑深幽,林木葱茏,风光秀丽,多有名胜建筑。孔子著名的《易经·系辞》在此撰成;唐朝诗人李白、杜甫结伴游齐鲁,宴别之地在这里;明末清初,诗人、剧作家孔尚任先后两次在此隐居,酝酿并写成了不朽之作《桃花扇》的初稿。

石门山位于曲阜城东北,山有二峰对峙,状如石门,因此得名。

南侧黄山,峰势陡峻,海拔340米,东西绵延2500米,因盛产黄背草而得名,山上植被丰茂,松、柏、槲、槐、荆等密布。

石门右侧的胜涵峰为全山主峰,海拔406米,峰顶原有泉飞流直下,悬若素练,向有“银河落九天”之壮观。石门山虽不高,却险峻雄伟、秀丽青翠,且有奇石、泉水、密林、幽谷四大自然景观。

胜涵峰山腰之阴,绿树苍藤掩映着一座寺院。宋、元时为全真观,明朝改为玉泉寺,后又因山得名“石门寺”,内有千佛殿、藏经阁等建筑。今寺已废,遗址尚存。

石门山自然景观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尤以“石门月霁”著称。这里不仅有孔子讲学的石门书院,还有汉魏时期的摩崖刻石,以及众多文人墨客的题咏碑刻,到处都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

山上有孔子学《易》处、子路宿于石门处,还有李白、杜甫宴别处。唐朝诗人李白、杜甫结伴东游,“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足迹踏遍石门山。当这两位诗人分别时,曾在石门设宴,依依话别。李白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诗中写道:“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清代著名剧作家孔尚任和石门山有着不解之缘。康熙十七年(1678),孔尚任约族弟尚恪、尚悼同游石门山。时值重阳佳节,他们为石门秋色所陶醉,当即洒酒为盟,相约聚钱买山隐居。孔尚任后在胜涵峰阴、石门寺西北叠石结庐三间,取名“孤云草堂”,潜心读书至35岁。隐居期间,他曾募资重整山容,留下了《募修玉泉寺疏》《秋水亭记》等手迹。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东堂),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生于曲阜湖上村(今属曲阜市南辛镇),孔子六十四代孙。父亲孔贞璠是明崇祯六年举人,博学多才,崇尚气节,终生居家,养亲不仕。孔尚任受其影响较深。

孔尚任早在隐居石门山读书的少年时期,就博采逸闻轶事,准备写一出反映南明兴亡的戏曲。同为曲阜人的文坛怪杰、鼓词作家贾凫西对他影响较大,后来《桃花扇·听稗》里的鼓词,就一字不易地采用了贾的《木皮子鼓词》。

康熙二十三年(1684),康熙到曲阜祭祀孔子,孔尚任被推举为筵前讲经人员,他讲了《大学》,受到康熙赏识。康熙特旨令吏部破格任用孔尚任为国子监博士,翌年入京赴任。后来,孔尚任著《出山异数记》一卷,记述这段经历。

康熙二十五年(1686)七月,孔尚任奉命随工部侍郎孙在丰出差淮扬,疏浚黄淮入海河道,治理水患。这使他有机会结识了一些明代遗民,并先后在扬州登梅花岭拜谒史可法衣冠冢,在南京登燕子矶、游秦淮河、过明故宫、拜明孝陵。这些经历,加深了他对南明覆灭的认识与感慨,并为创作《桃花扇》积累了大量素材。

康熙二十八年(1689)冬,孔尚任回到北京,过五年,迁任户部主事,在治河、监铸等方面颇有政声。

康熙三十八年(1699)六月,孔尚任经过十余年苦心创作、三易其稿的《桃花扇》正式脱稿。《桃花扇》通过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恋爱故事,反映了南明王朝的兴亡历史,深刻反映了明末清初的社会现实。上演后,“京师轰动”“岁无虚日”“名公巨卿,墨客骚人,骈集者坐不容膝”。有的明代故臣遗老“掩袂独坐”,直到“灯炧酒阑,唏嘘而散”。

这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康熙派内侍索要《桃花扇》剧本,匆忙中,孔尚任于张平州家觅得一本,“午夜进之直邸”。当时他曾赋诗说:“词人满把抛红豆,扇影灯花闹一宵。”

就在这“才挥桃扇春无限”的时候,孔尚任在第二年春天突然因一桩疑案被罢官。罢官的原因至今仍是一个谜,据有人分析,当与《桃花扇》有关。

孔尚任被罢官后,在北京又住了两年多。康熙四十年冬天,才重归他“梦寝之间,不忘故山”的石门山隐居。在离京之前,他写给王士祯的《留别王阮亭先生》诗中说:“挥泪酬知己,歌骚问上天。真嫌芳草秽,未信美人妍。”表露了他罢官后的愤慨心情。

晚年的孔尚任在石门山中过着清寂贫困的生活。其间,他曾经往山西平阳、河南大梁、湖北武昌等地做过短期的漫游,并做过幕僚。但多数时间,他还是在孤云草堂看书赏景。

康熙五十七年(1718)春天,这位和洪昇并称“南洪北孔”的文坛巨星,终于陨落在石门山上,终年70岁。

石门山默然屹立,孔尚任悄然走远,而传奇不朽剧作《桃花扇》却傲然于世。它是一部情感与历史交织的经典传奇,是传统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梁启超曾以“结构之精严,文藻之壮丽,寄托之遥深”评价它,并赞其“冠绝千古”。

(本文作者为梁山县政协文史委原主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