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冯玉祥:从誓死反蒋到满盘皆输,一场注定的败局

冯玉祥当初信誓旦旦地踏上反蒋战场,满腔热血地想要推翻蒋介石,甚至乐观到觉得自己能“直捣浦口,活捉蒋介石”。

但谁能想到,短短几个月后,他不仅输掉了整场战争,连自己的西北军也被打得七零八落,自己更是落得个彻底出局的下场。

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大军阀,怎么就把自己玩成了最大输家?

这一切的起点,要从阎锡山的“苦肉计”说起。



1930年初,阎锡山和蒋介石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他急需一个强力盟友来撑起反蒋大旗。

这时候,冯玉祥正被软禁在山西,成了阎锡山手中的一张牌。

阎找了个合适的时机,亲自去见冯,一见面就抱头痛哭,痛诉自己这些年有多对不起老朋友,甚至当场歃血为盟,表示要“同生死,共患难”。

冯玉祥被这场戏感动得不行,立刻决定跟阎锡山并肩反蒋。

但冯玉祥哪里知道,自己这一趟“逃出生天”,其实只是阎锡山手里的一步棋。



阎锡山送了他50万元军饷、200挺机枪、2000袋面粉,表面上看是雪中送炭,但这点资源,真的能支撑一场大战吗?冯玉祥没细想,他以为自己手握西北军25万精兵,加上阎锡山的晋军和李宗仁的桂军,总兵力接近80万,对付蒋介石的60万中央军不是问题。

但他忽略了一点:打仗靠的不只是人头数目,还有后勤、武器、战略布局,更重要的是——盟友靠不靠谱。

冯玉祥的自信在战前达到了顶峰,他甚至认为张学良不会出兵帮蒋介石,最多就是讨价还价,等到新政府成立,东北方面自然会得到好处。

然而,张学良的算盘并不是这么打的。

他对蒋介石的态度始终暧昧,既不明确支持阎冯倒蒋,也不直接站在蒋介石一边,只是静观其变。



冯玉祥还以为自己多了个隐形盟友,实际上,他只是被张学良晾在一旁,自作多情罢了。

反蒋大战正式打响后,冯玉祥的西北军全线压上,没有留任何退路。

他一心想着“胜则南下建政府,败则同归于尽”,根本没考虑过失败的可能性。

而蒋介石呢?一开始他还在犹豫要不要和谈,但看到阎锡山和冯玉祥如此决绝,他立刻调整战略,直接下令讨伐。

蒋介石的反击极为迅速,战争初期,晋军和西北军在山东和河南一带展开激战,双方互有胜负。



但很快,冯玉祥发现,自己的部队开始吃紧了。

西北军的后勤供应远远跟不上,部队连续作战,士气下降。

而蒋介石这边,武器弹药充足,中央军的战斗力远比西北军和晋军强,渐渐地,战局开始逆转。

更让冯玉祥始料未及的是,他最害怕的事情真的发生了——张学良站队了。1930年9月,张学良正式宣布支持蒋介石,东北军入关,直接切断了冯玉祥的后路。

冯玉祥曾经幻想的“东北保持中立”彻底破灭,西北军陷入前后夹击的绝境。



局势一边倒后,冯玉祥的部队开始四散而逃,西北军的将领们也明白,大势已去,纷纷选择投降或者自保。

冯玉祥眼看无法挽回,只能宣布辞职,退出政坛。

他的西北军彻底瓦解,自己也失去了最后的政治资本。

有人说,冯玉祥的失败其实早就埋下了伏笔。

他太过感情用事,把政治斗争当兄弟义气,把阎锡山的眼泪当真情,把张学良的沉默当默认。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

他以为自己能掌控大局,实际上只是被人利用的一颗棋子。

最终,他输掉了整场战争,也输掉了自己的一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