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和广西地区,黑鱼有着生鱼、财鱼等多种俗称。这种鱼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又因为凶猛的捕食习性而深受钓友们的喜欢。不过在2021年7月,有位广东韶关的钓友在郊外小河钓鱼时,意外发现两条大黑鱼在水面徘徊不去,看起来很好钓的样子,可这位钓友却并没有去钓它们。



这位韶关钓友说,他当时发现这两条黑鱼正在保护刚刚孵化出来的小黑鱼,他觉得将它们钓走不太合适,于是就默默地收起了鱼竿,换了一个地方钓鱼。虽然这个决定看似很简单,但是却反映出了韶关钓友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黑鱼的繁殖习性在淡水鱼中确实挺特别的,它们不仅实行一夫一妻制,更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抚育行为。与常见的鲫鱼、草鱼等产卵后立刻离开的鱼类不同,黑鱼父母会共同守护鱼卵直至它们孵化,孵化出来之后还会继续照料幼鱼好几周的时间,在这期间,黑鱼父母会驱赶潜在的捕食者,为幼鱼提供保护。在南方春夏之交的时期常常能看到拖家带口的黑鱼群。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黑鱼这种护仔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有研究表明,在黑鱼的保护之下,这些幼鱼的存活率会得到大大提高。如果没有黑鱼的保护,这些幼鱼的存活率通常不足10%,如果有了黑鱼的保护,它们的存活率可提高至50%以上。这种抚育行为确保了黑鱼的种群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得以延续下去。



值得注意的是,护仔期的黑鱼往往会表现出更强的攻击性,这使得它们更容易被钓走。在传统钓法中,使用青蛙等活饵特别容易引诱护仔的黑鱼上钩。如果是用路亚钓法,那些能够模拟小鱼或蛙类的拟饵同样会有不错的效果。不过,如果将处在护仔期的黑鱼钓走的话,肯定是会影响到幼鱼存活的。



在当前我国淡水生态系统普遍偏脆弱的背景下,这位钓友的选择表现出了难得的生态保护意识。在网上,他获得了众多网友的点赞,不过有一些自称见多识广的网友提出了不同看法,他们声称自己曾多次目睹大黑鱼吞食幼鱼的场面,认为不钓走大黑鱼反而会导致幼鱼全军覆没,这种观点在网上引发了不少争议。



要理解这一现象的话,就需要深入了解黑鱼的护仔行为。实际上,所谓的大黑鱼吃小黑鱼在多数情况下是一种误解。黑鱼在感知到危险时,会将幼鱼含入口中进行保护,只不过由于黑鱼本身就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这种保护性的动作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捕食行为,其实这与虎毒不食子的自然法则是一致的,即便是最凶猛的掠食者,在繁殖季节也会展现出强烈的护幼本能。



作为淡水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黑鱼在维持水域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通过捕食小型鱼类和甲壳类动物,有效控制了它们的数量,防止某些物种过度繁殖造成的生态失衡。同时,黑鱼也是许多水鸟的重要食物来源,构成了食物链循环的关键环节。



不过由于前几年的滥捕、栖息地丧失等因素,我国野生黑鱼资源面临着严峻挑战。据有关数据显示,在过去的十年间,自然水域中的黑鱼数量下降了近40%。在这种情况下,保护繁殖期的黑鱼就显得特别重要。



总的来说,黑鱼的护仔行为是大自然赋予的生命奇迹,而人类对这种现象的理解和保护则体现了文明的进步。从一条鱼的命运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每个看似微不足道的选择却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个生态保护意识觉醒的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改变生态的力量,就像这位韶关钓友一样,用一个简单的决定就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