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满(2025年5月21日),万物渐盈,岭南荔枝也悄然缀满枝头。进入五月,广东荔枝自西向东陆续成熟,“三月红”“妃子笑”等早熟品种率先拉开荔枝季帷幕,掀起采购热潮。
吃荔枝,为什么绕不开广东省?“小荔枝”如何成就“大产业”?广东荔枝凭何跨“粤”山海“出圈”?本期《二十四节气话财经》带你看。
01 吃荔枝,为什么绕不开广东?
荔枝原产中国,自古盛于岭南,被誉为“果中王者”。名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流传至今,不仅道出对荔枝的钟爱,也写出了广东的得天独厚。
论产量,广东荔枝可谓是遥遥领先。全国每两颗荔枝,就有一颗来自广东。广东荔枝种植面积稳定在400万亩左右,种植面积和产量均超过全国一半、全球的三分之一,荔枝种植遍及97个县(市、区)。
得益于天公作美,今年全省荔枝种植成花率普遍超过九成,预计产量大幅提升。
论品种,广东荔枝同样独占鳌头。广东有300余种荔枝,不仅数量丰富,品质亦属上乘。截至2025年4月,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名录共收录31个荔枝品种,其中广东就有21个荔枝品种入选,涵盖增城荔枝、从化荔枝、高州桂味荔枝等众多地标名品。一省之力,绘就中国荔枝版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丰富的品种,也让广东荔枝的甜,贯穿整个夏天。从早熟品种三月红、妃子笑、白糖罂等,到中晚熟品种桂味、糯米糍、仙进奉、巨美人、凤山红灯笼等,上市时间从5月上旬持续至7月下旬,承包长达3个月的美味。
02“小荔枝”如何成就“大产业”?
广东荔枝,凭什么“甜翻”全国?一方面,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为广东荔枝“点满”天赋值。
广东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冬季短暂降温且极少霜冻,为荔枝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气候条件。而肥沃的红土壤与密布的水网,则为荔枝提供充足养分。
另一方面,“荔枝+”产业链不断延伸,推动“小荔枝”向着“大产业”不断跃升。
广东拥有全国最多的荔枝古树群和最全的品种库,借助数字育种、绿色防控、标准化种植等技术创新,荔枝的产量与品质不断提升。企查查数据显示,广东省荔枝加工相关企业数量 378家,经营10年以上企业110家。
依托“百千万工程”及农产品“12221”市场营销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广东荔枝的产业链正在从精深加工向多样化品牌营销、特色主题旅游产品、IP短剧等方向延伸。“荔枝书记”IP、“定制认养计划”、“荔枝直播节”、AI数字果园、“高智荔”AI工具……各大产区花式出招,“荔枝+”花样不断翻新,推动荔枝产业从“枝头”到 “舌尖”的全链条升级。
03 跨“粤”山海
广东荔枝加速“出圈”走向全球
凭借着出色的品质,广东的“枝头鲜”,不仅成为“全国甜”,更在全球市场火热“出圈”,收获大批国外粉丝。截至2025年一季度,茂名荔枝出口量已达7100吨,同比增长132%,订单主要出口俄罗斯、新加坡、澳大利亚、泰国、美国、马来西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一颗颗广东荔枝“走向全球”的背后,是不断完善的“出海链路”。
近年来,广东通过技术帮扶、优化通关、完善冷链设施等举措,不断扩大荔枝的销售半径和保存周期,让一颗颗荔枝一步步站上更大、更广阔的舞台。今年茂名启用智慧无人机运输,创新打造“空中快道”,以低空经济破解山地果园运输难题。顺丰、京东等头部物流平台也推出“冷链保鲜+多式联运”物流升级方案,助力岭南佳果“漂洋过海”。
今年1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广东岭南荔枝种植系统(增城、东莞、茂名)进入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荔枝,这颗岭南佳果,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承载着深厚农耕文明与岭南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
小满未满,荔香已远。流转千年时光的岭南至味,正以更开放的姿态跨“粤”山海,成为世界共享的“中国味道”。
出品 |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21世纪经济报道
统筹 | 林军明 喻淑琴
文案 | 黄兰雯 程迪 魏缘
设计 | 李基礼 黎旭廷
审校 | 蒋韵 黄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