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镜如

图源:官方剧照(特别鸣谢),侵删

言阕、豫津和高湛,到底谁第一个猜出梅长苏是支持靖王而非誉王和太子?

对比一下观察力和洞察力。



第一位,言阕。

他在梁国一次年尾祭礼的时候,准备了黑火药,打算灭了梁帝。梅长苏推测到这件事后,立即前往言府,借着去看豫津的名义,初次拜访言阕。

这是言阕第一次与梅长苏正面交锋。

在没见到梅长苏之前,言阕跟金陵许多旁观者一样,都以为梅长苏一直是站在誉王这一边的。

这次的见面,梅长苏没有转弯抹角,直接拆穿了言阕的阴谋。

令言阕意外的是,梅长苏明明掌握了他的把柄,知道他的计划,却没有去找誉王邀功,又或者以此来威胁他,反而只是一味地劝阻,不达目的不罢休,还口口声声说只为了豫津着想,不谈任何交换条件。

这一刻,其实言阕已经心里知晓,梅长苏表面支持誉王——不过是个幌子。

那么,他到底真正想扶持谁?

言阕同样猜中他也绝对不是扶持太子,只是猜不中是靖王。

不过,言阕已经快猜到答案,就差那么一步。

他猜出了梅长苏一定是祁王旧人,以及与林府有过关系的旧人,至于身份到底是哪一位?他不敢肯定。

他若是能猜到是林殊,那他很快就会猜出梅长苏是支持靖王。只是梅长苏的容貌,让他没敢往这方面去猜测。

毕竟,梅岭的七万赤焰军,是全军覆没的。

因此,言阕的猜测,占了一部分想法,是以为梅长苏也许谁都不扶持,只想搅乱这个朝堂,以报赤焰旧案的仇,或者洗冤情而已。



第二位,豫津。

豫津比景睿聪明,两人在宁国侯府的时候,对梅长苏的立场进行过一次激烈的讨论。

豫津凭着自己这段时间与“苏兄”的相处和见闻,笃定梅长苏一定不是支持誉王和太子,而是另有其人。

他不像他的父亲言阕,初次见面就能猜出梅长苏就是祁王旧人,又或者本意就是冲着赤焰旧案的,他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才有了心中的猜测。

不过,豫津是有考虑过,梅长苏想要扶持的其他人,是包含有靖王这种正直的皇子在内的。

因此,他其实有猜中过,只是没有把握,所以会容易打消这个念头。



第三位,高湛。

可以直接这么说,高湛就是以上三人,第一位猜出梅长苏想扶持的人,是靖王而非誉王和太子。

为何这么说?

其一,坊间的“得麒麟才子,得天下”传闻,给了高湛一个心理准备,他知道梁国很快要变天了。

接着,他见证了梅长苏利用掖幽挺的三个孩子打败百里奇的奇迹,这件事让他认识了梅长苏的“人品”——能与女将军霓凰走在一起,并得到她的多次欣赏,必是跟霓凰属于同一类正直、正气的人。

宫里哪个皇子身上有此两人的“气质”?高湛最清楚不过了,除了靖王,没有第二位了。

再接着,越贵妃利用青丝绕陷害霓凰,霓凰却被靖王所救,越贵妃因此害人不成反将了自己一军,如此聪明的“救人”法子,单靠靖王一人,做不到。

同样的,此处的靖王,行为有些反常。不是他见义勇为这个举动反常,而是一直低调的他,突然被卷进各种是是非非里面,这本来就是一种异常。

可以说,高湛深知宫里的各种阴暗手段,观察力细微,一点“异样”的味道,是瞒不过他的双眼。

其实,从这里,他已经猜出,麒麟才子将会扶持的人,是靖王。这天下,以后没准就是属于靖王的。

后来,他故意引导梁帝去找静妃的时候,静妃后面对梁帝的热情,更加验证了他的猜测是对的。

靖王和静妃,都有了夺嫡之心。

如果按照正常的逻辑,靖王本该是远离越贵妃和皇后各种阴暗手段的是非,以及静妃对梁帝的态度,一定是因为已故宸妃和林燮的原因,而表现出疏远、冷淡和客气。

相反的,这些情况都没有出现。

再结合坊间传闻,以及自己对麒麟才子的见闻,高湛猜出答案,自然不难。



由此可见,此三人,当属高湛的观察力和洞察力最强。

他最善于隐藏自己的锋芒。

他侍奉在梁帝的身边,早已从苏哲(梅长苏)的不经意言行,靖王一举一动的细微变化,以及静妃对梁帝的态度,嗅出“不对劲”的味道。

他已经在这些种种的细节当中,窥见了真相。

所幸,高湛心眼不坏。

否则,有他如此“锐敏”的观察力,但凡他愿意多提醒梁帝,梅长苏都会多一个强敌,办起事情来,也多几分棘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