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东莞市公布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东城街道申报的“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岭南派)”成功入选,标志着这项传承千年的传统技艺纳入市级系统性保护体系。
作为我国书画保护领域的重要技艺,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距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主要通过科学手法对书画、碑帖等文物进行修复和装帧保护。古字画装裱与修复技艺(岭南派)传承人张笑艳于2019年在东城街道设立专门工作室,近年来通过开设公众讲座、体验课程等形式开展活态传承。
据张笑艳介绍,岭南派装裱修复技艺具有“修旧如旧”的独特工艺体系,在揭裱、洗画、补笔等核心工序中保留了三十余道传统技法。为推进技艺传承,工作室制定系统保护计划:将建立青年传承人培养机制,定期开展技艺传习;联合本地院校开设专业课程;完成全流程数字化建档工作,同时研发符合现代审美的文创衍生品。
“此次入选市级非遗名录,既是对传统技艺价值的认定,也赋予了我们更大的传承责任。”张笑艳表示,将持续推进技艺保护与创新转化工作,让古老技艺在当代焕发新生机。
据悉,目前东城街道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有14个,分别是喊惊习俗、东莞传统婚俗、开灯习俗、老人歌、入伙习俗、新年习俗、中秋习俗、火麻仁茶饮料制作技艺、温塘游会、尺八吹奏技法、岭南固元艾灸法、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岭南派)、莞香种植与制作技艺和子午流注脏腑服药法。它们涵盖传统技艺、民俗等多个类别,通过建立传承基地、开展非遗进校园等举措,已形成较为完善的非遗保护体系。
(记者 苏婵)
来源:东莞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