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腾了几个月,总的拿出点政绩来吧?
B61-13不知道出满月了没有,就早早地搬出来显摆......
言归正传,B61-13是个什么玩意。
说B61-13前,就要先说说B61核弹这个系列。
B61战术核弹其实早在1961年就立项了,属于老古董级别;自身没有动力源,但弹体强度可以承受得住超音速飞行时所带来的压力。
另外,准确地来说它属于战术核弹的一种,不过加载大当量核弹头后(爆炸威力在300吨至40万吨,TNT爆炸当量可调),也被美国称为战略核弹。
B61在1968年量产,目前这个系列总共造了大3100多枚,现役750枚左右,其中战略级150枚、战术级400枚,储备战术级200枚左右。
同时已经迭代了12次,其他在役的型号还有B61-3、B61、B61-4、B61-7、B61-10、B61-11和B61-12。其中B61-12就是在此之前的最新型号。
不过说是更新迭代,实际上就是用旧零件加工,老美骗人的把戏。
比如B61-7就是用B61-1的零件组装,加了点所谓先进技术。后面的新型号都玩了这种套路。目的除了面子外就是省钱。
但真的省钱吗?
按2012年某机构的评估,当时重量320多公斤的B61-12单枚成本2800万美元;
也就是说,换算下来B61核弹每公斤的价格比当时的黄金还贵。
再说说这个所谓最最新型号B61-13 。
2023年,美国空军正式宣布启动B61-13型核弹的研制和部署方案,计划替代此前装备的B61-7型核弹。
根据美国空军最开始想法,B61-12除了替代B61-7外,还取代更早的B61-3和B61-4。
(B61-13计划如果顺利执行,生产数量将达到美国核武库现存的B61-7核弹数量)
B61-13也是一种具备一定侵彻能力的无动力精确制导核航弹。
要说的是,B61-13是在B61-12基础上“造”出来的,二者都用了相同的制导尾翼套件,所以在外观和尺寸上基本一样。
具体数据是----
B61-13长约3.66米,弹重约374.21千克,应用“惯性制导+复合制导”的复合制导体制,具备较好的打击精度和抗干扰能力,对目标的命中精度(CEP)可控制在30米内,并能允许载机在2马赫或最低15米的飞行条件下进行投放;
同时具备空爆、地面爆炸和钻地攻击能力。
(61-13外观与B61-12基本类似)
当然,两种核弹绝不是完全一样。
最大的区别在于,B61-13用了更大威力的战斗部,爆炸威力可达到36万吨TNT当量,是他们吹胡的广岛原子弹 21 倍。而B61-12最大爆炸威力只有5万吨TNT当量。
所以,理论上B61-13具备更强的毁伤能力,不仅可以摧毁大面积的地面/海面目标,也可以打击地下更深的目标。
但有些东西并不是威力越大越好。
正因为它威力大,反而格外敏感,所以B61-13未来只部署在美国本土空军基地,且只由美国空军装备的战略轰炸机(B-2A以及未来的B-21)投放。
要知道它的前辈B61-12,除了美国战略轰炸机可以投放外,什么F-35A、F-15E等战术飞机都能挂载。另外,B61-12还能“出国游玩”存储在驻扎欧洲的美国空军基地。
一句话,B61-12不论使用还是部署都非常灵活。
(载在F-15E战斗机挂架下B61-12型核弹)
问题来了,老美为什么还要搞B61-12?
用美国国防部当时公布关于B61-13核弹新闻时,说:
研发这个型号是军方经过了几个月的审查和评估之后作出的重要决定,该武器的研发和部署并不是为了应对某一个国家或当前特定事件,而是根据不断变化的安全环境作出的合理性决策。
真信就上当了。
用美国媒体《战区》的话说就是:
“该型核弹的实际目标就是为应对包括俄罗斯、中国等国家的固导弹发射井等地下重要军事设施,还贴心的附上了一则关于中国军力发展报告。”
另外,《战区》也提到俄罗斯在2021年刚建好的科斯文斯基·卡门基地,就藏在地下.....
也就是说,美国提前公布B61-13,除了特朗普着急往脸上贴金外,再就是通过该核弹高当量、精确打击和灵活部署,来重塑核威慑。
只是,靠这么一个套着新马甲的古董玩意,会不会又闹出笑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