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美在日内瓦达成的共识,对等取消自4月2日以来的一系列关税以及非关税措施,并设定了90天的谈判期。现在外界担心的是,日内瓦会谈前,中美互征关税过高,达成取消大部分关税的共识难度较小。但接下来90天里,中美需要深入就双边贸易存在的分歧进行磋商,这些问题由来已久,双方立场分歧过大,想要达成共识很难。如果到时候90天期限到了,依旧没能谈妥,甚至磋商期间谈崩了,该怎么办?
特朗普此前曾表示,如果没能谈拢,会继续恢复对华加征关税,只是数字不再那么夸张。对于这个问题,中方日前也算是间接给出了原则立场。据观察者网报道,5月20日,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举办的专题吹风会上,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梁建军就中美关税谈判相关问题作出回应。
梁建军表示,通过这一轮互动,中方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斗争才能赢得尊重,如果选择妥协绥靖,只会让对方更加肆无忌惮。对美国,中方从来都不抱有幻想,也不指望一次谈判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特朗普政府朝令夕改,中美之间的谈判还存在很大变数,中方将听其言观其行。接下来中美还会沟通,但中方还是那句老话: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美方不要指望我们在根本原则上动摇,更不会在核心利益上退让。
其实总结起来就两个字:斗争。谈判桌上,需要斗争。谈崩了,更需要斗争。过去一个月里中方的表现就能说明,我们完全预判到了特朗普政府的动作,甚至做好了比这更糟糕的预期,所以才会在第一时间毫不犹豫的采取反制措施。美方不怕升级局势,中方更不怕。
和中方始终坚定的立场相比,特朗普政府的表现就显得底气不足了。对关税问题,一天一个说法,隔三差五更是抛出想要谈判的信号。这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美方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中方如此激烈的反应,可能远远超出了美方的预料。二个是美方的韧性不如中方,吃不消长期高关税的状态。这其中,就体现了体制优势。
我们需要考虑的,只有国家的长远利益,能够未雨绸缪提前多年做准备,各界更是团结一心。但特朗普不同,按照美媒的说法,特朗普也是在“对等关税”宣布前夕,才敲定的具体方案,也就是说他压根没有做好长期的规划,自以为能够一口气吓倒所有被加税的对象。不仅如此,特朗普还需要考虑自身以及共和党的私利,要是长期拖下去,物价持续上涨,明年的中期选举会非常被动。
如今国际社会在看到中国的成功经验后,也都心领神会,逐渐意识到唯有斗争才能维护利益。日本、欧盟等国对美国的态度明显更加强硬,就连一向无底线讨好美国的赖清德,也都公开表示“不能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所以现在的特朗普,其实已经下不来台,只能找补声称,考虑到不可能和所有经济体都展开谈判,所以将对大部分经济体重新设定关税。
现在回过头来看,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目前为止仅有的收获是增加了几十亿美元的关税收入,但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供应链混乱,市场恐慌情绪难以消散,美国的国际信誉荡然无存。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特朗普这次都“输麻了”,而不是他所宣扬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