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热浪南压,冷空气即将反攻
随着高原涡系统向东推进,一股夹带着冷意的空气正悄然向南渗透,预示着近期肆虐北方的强烈高温即将迎来拐点。根据最新趋势判断,高温中心将自5月21日起略有南移,从西北、华北逐步向四川盆地、江汉平原、豫南及皖北一带推进。这些区域不仅会接棒高温,还有可能打破5月极值记录,出现新的历史高温站点。在此过程中,原本已经在高温线上的多个城市依然热度不减。例如郑州、西安、洛阳等地,依旧有冲击40℃的潜力,高温形势未见明显缓解。意味着南部新增高温区与原核心区重合,形成短时更大范围的热浪覆盖。
不过,随着冷空气在5月22日大举南下,这股铺天盖地的热浪也将迎来强力压制。此前屡破高温纪录的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和华中将率先感受到明显降温。例如5月19日一度冲至43.2℃的河南林州,将在5月24日凌晨降温至11℃,气温骤降达30多度。太原当日仍在高温线附近,但两日后凌晨气温也将跌至仅8℃,大有凉秋之感。
因此,5月21日依然需严防高温中暑风险,防晒、补水、避高温时段出行仍是重点。而自5月22日起,尤其是日落之后和清晨,昼夜温差会迅速拉大,公众需注意及时增添衣物,避免被反转天气所迷惑,中了冷热交替的“感冒陷阱”。
二、飑线先动手,江南局地雷暴如注
在冷空气悄然南下的同时,西南急流已在前方蓄势待发。5月20日晚间,江西北部、安徽南部等地已率先出现雷雨大风与强降水天气,部分区域如南昌还被飑线直接扫过,风云突变、电闪雷鸣,大有夏季风暴片现场既视感。这种飑线指的是典型的对流性强风带,其发展迅猛,常带来短时狂风、暴雨甚至冰雹。当前,江南东部正在经历这波对流系统的首波打击。雷雨交加之中,不排除突发强风、局地冰雹和大范围短时强降水情况,安徽、江西、浙江等地的局部气象站可能会刷新当季降水强度纪录。
预计到5月21日清晨,雷暴区域将逐渐扩展,江南东部的天气形势仍然不容小觑。需重点防范雷电风险及短时大风对户外活动、交通运输以及农业设施造成的影响。同时,强降水也可能导致局地城市内涝或小型山洪、滑坡等次生灾害,特别是山区与丘陵地区要提高警惕。
夜间如遇突发飑线或强雷雨,请尽量减少外出,关闭门窗,远离电线杆、广告牌、高空建筑物及临时搭建物,保障人身安全。居家的朋友们也要避免在窗边逗留,以防被飞溅物击伤。
三、暴雨大幕开启,南北雨带齐集强对流
进入5月22日以后,随着高原槽进一步东移,一次典型的冷暖气团激烈交锋将拉开帷幕。此轮大气形势的主角是由冷空气诱发的气旋系统,将快速形成并引导雨带南压。这意味着,从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到南方各地,都将陆续迎来一场降水大联动。重点降雨区域包括江汉东部、江淮、江南、华南地区西部和北部。预计这些地区将出现大到暴雨,部分核心区域甚至可能出现大暴雨。尤其是江南和华南北部的交汇地带,降水强度与频率都可能达到阶段性极值。
不仅如此,此次过程还伴随着典型的强对流天气特征——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局地冰雹一个不缺。对农业、防汛、城市运行等都是一轮不小的考验。例如湖南、江西、广西、贵州、浙江等地要重点防范强对流突袭;部分平原城市则需留意局部内涝、交通中断风险;山区地区则面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胁。
这轮冷暖对撞还具有一定持续性,5月23日前后对流系统仍将活跃,部分区域可能出现反复降雨,尤其是低洼地势和前期已经降水较多的地方,要持续警惕次生灾害的积累效应。建议基层政府和相关部门提前部署防汛人员、检查城市排水系统,同时密切关注预警信息,做到防范有备无患。当前正值5月下旬,既是高温频现的热启动时段,也是对流天气活跃的事故高发期,需摆脱惯性思维,提前为气温跳水和强对流来袭做好双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