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机制和组织架构:构建“三纵三横”协同育人体系
(一)统筹工作+专班推进,织密组织网络
聊城市茌平区胡屯镇中学教联体建设领导小组,架设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联系镇派出所、妇联等多个部门,以“学校牵头、家庭协作、社会参与”为原则,构建“三纵三横”协同的组织体系:纵向设立“镇-校-年级”三级责任链条,横向构建“家校社”三方联动平台。
(二)联席会议+数据平台,强化动态协同
建立“月例会”制度,每月召开联席会议,通过会议实现消息互通。本年度多次协调解决残疾学生就学、留守儿童住宿就餐等问题。紧跟市、区心理健康教育检测机制,根据学生行为数据(课堂表现、心理测评等)触发四级响应,如出现问题,及时联动家、校、社区介入干预。
二、资源整合与共享举措:打造“全域资源生态圈”
(一)构建“1+N”资源矩阵
以胡屯镇中学为主阵地,整合镇域内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与振兴中学、三中附中、韩屯镇中学、贾寨镇中学等学校组成协作区,共同开展区域教研活动。通过听评课、示范课、教学研讨等方式,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教学水平。
遵循“学段融合、上下贯通”的原则,与胡屯镇中心小学建立纵向贯通的区链教研共同体。通过共同推出示范课、开展评课活动等方式,加强不同学段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衔接和贯通。实现学生小初知识的纵向贯通,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二)家庭教育资源库
全校近三分之一的老师拥有心理咨询师证书或家庭教育指导师证书,以此为基础,依托市区教育专家帮扶,多次邀请市区专家对本校师生进行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尽可能的让学生享受更好、更广阔的校家社教育平台。
(三)社会实践基地群
改造劳动教育基地,让学生亲身劳动,体会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支持鼓励在家多帮助父母长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尊老敬老的良好道德品质;协调文旅局将徐河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纳入实践课程;协调镇政府将胡屯镇五星广场作为学生课余锻炼场所和课外实践场地;联合胡屯镇工厂——茌平双丰热交换器有限公司开设“工业研学课堂”;利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家庭教育课堂。
(四)数字资源共享平台
上线“胡屯教育云”,实现全校教师教案100%共享。对网络平台上的专家精品课程、专家讲座资源进行深度学习研讨,运用到教学当中。茌平区胡屯镇中学积极与其他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如教学课件、教学经验、教学设备等。通过优势互补,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三、实践活动与育人成效:激活乡村教育新生态
(一)特色实践项目集群
1.“家校成长共同体”项目
开展“家长开放日”“亲子共读”“智慧家长课堂”等活动,搭建家校沟通的桥梁,共筑家校成长共同体,家长参与率达99%。
2.乡村少年振兴行动
组织学生参与“国风绘画”“非遗剪纸传承”、科技展、艺术节、运动会等实践活动,作品多次入选区级、市级展览和比赛,每年都有作品在山东省“山青之星”大赛中获奖。通过运动、比赛的形式,抓好本校青少年的“振兴”,促进本校青少年的个性发展。
3.阳光心灵工程
通过5月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为契机,策划以5月为主,全年为辅的“阳光心灵工程”,全方位呵护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多维育人成效凸显
2024-2025学年,学生综合素质优良率明显提升,家庭教育显著见效,亲子矛盾发生率明显下降,带动学生成绩稳步前进和全面发展,得到胡屯镇人民的一致好评。
四、创新亮点
(一)教育联勤指挥中心
联合公安、市监等部门实时监控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流动摊贩12处,新增校门口防撞设施等。
(二)“成长护航”体系
以“三纵三横”协同育人体系为保障,以“全域资源生态圈”建设整合资源,激活乡村教育新生态,扩大学生校内外实践范围,促进学生个性成长与全面成长相结合。
聊城市茌平区胡屯镇中学通过机制创新打破教育边界,构建起乡镇教育协同发展的“胡屯模式”,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教联体建设”提供了鲜活样本。
声明
本 文来 源于聊城市茌平区胡屯镇中学。以 上图 文,贵在 分享,版权 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仅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本文编辑:Sunshine
责任编辑:林美妮
山东教育发布 |
| | | |
投稿/新闻线索/爆料视频
一经采用将获得线索奖励
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