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0日,据比利时《军队认可》网站的报道,奥地利空战现代化计划已经到了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正在寻求替换现役的15架“台风”第1批次(Tranche 1)战斗机。这批2007年至2009年交付的早期批次存在严重的技术局限性,无法满足现代作战需求。
奥地利总理克里斯蒂安·施托克和他的政府最近表示倾向于双发战斗机,这种标准实际上直接排除了多个潜在的竞争型号,最终将选择范围缩小到两款欧洲战斗机:法国达索航空公司的“阵风”F4和欧洲战斗机公司的“台风”第4批次(Tranche4)。
奥地利空军目前装备的“台风”战斗机属于第1批次,无法升级到后来的标准。早在2017年,奥地利国防部已经对这些战斗机提出了质疑,批评运营成本高、多用途性差,特别是在空对地任务中。当时甚至曾考虑彻底退出“台风”战斗机项目,但最终被驳回。
之所以决定替换而不是升级这些战斗机,主要原因是技术上的限制。奥地利审计法院在2020年第5号报告中明确指出,“台风”战斗机第1批次与第4批次的电子架构、传感器和航空电子设备完全不兼容。
JAS-39E/F“鹰狮”战斗机
对双发配置的要求立即排除了瑞典萨博公司的JAS-39E/F“鹰狮”战斗机,在早期磋商阶段被考虑过。虽然“鹰狮”战斗机的性能和成本具有竞争力,但不符合奥地利空军的硬性指标。同样出局的还有美国F-35A,虽然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向奥地利推销过这款隐身战斗机,但多方面因素导致出局。
F-35A战斗机
首先是政治考量:特朗普政府对欧盟的敌对言论留下了负面印象,尤其是奥地利这种非北约国家。其次,F-35A是一款专为高威胁空域设计的昂贵隐身平台,这与奥地利空军的实际需求不符。此外,美国政府问责局对F-35战斗机长期运营成本的反复警示,也加剧了奥地利决策者的谨慎态度。
因此,竞争范围缩小到两款欧洲战斗机。一方面,“台风”第4批次战斗机在工业连续性和外交关系方面具备天然优势。该批次是“台风”战斗机的最新改进型号,配备了Captor-E有源电子扫描阵列(AESA)雷达、现代化电子套件,并且兼容新一代武器系统。
对奥地利来说,选择“台风”第4批次战斗机将简化训练、维护和作战理论的转换,同时加强与德国和意大利这两个“台风”战斗机项目创始成员国的双边关系。在地区安全事务中,德国始终是奥地利的核心伙伴;而意大利通过莱昂纳多公司已经深度融入奥地利防务体系。
与这种连续性不同的是,“阵风”F4提供了一个具吸引力的替代方案。虽然法国目前不是奥地利的主要防务合作伙伴,但“阵风”战斗机近年来已经赢得了多个欧洲国家的订单:希腊在2021年1月和2022年3月订购了24架“阵风”F3R,克罗地亚在2021年11月订购了12架“阵风”F3R,塞尔维亚在2024年4月订购了12架“阵风”F4。
“阵风”F4战斗机于2023年开始在法国空天军服役,引入了更强的互联能力、先进的战术数据处理功能以及全面的多用途作战能力,能够适应复杂和恶劣环境下的行动需求。法国达索航空公司还承诺能够在2030年之前交付“阵风”F4战斗机,这与奥地利国防部设定的时间表一致。但“阵风”战斗机在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冲突中表现不佳,这有可能会影响销售前景。
因此,这次战斗机竞标远非简单的军购决策,反映了欧洲国防工业的深层互动、各国在采购战略上的协调能力,以及双边防务关系的韧性。如果选择“台风”第4批次,将强化奥地利与德国、意大利现有的工业与外交关系;如果选择“阵风”F4,则意味着奥地利战略重心的调整,开启与法国的防务合作新篇章,也将在当前技术趋同与战略多样化的欧洲安全格局中赢得一席之地。
截至目前,奥地利官方尚未公布最终决定的时间表,但从政治与工业层面释放的信号来看,预计将在2026年之前做出决定,并预计在2028年至2030年间逐步投入使用。无论结果如何,“阵风”和“台风”之间“欧洲双雄”对决再次证明:哪怕是中小国家,国防采购决策依旧对欧洲整体空中力量与安全态势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