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城市天天都是“520”

株洲“招才进宝”的别样“卷味”

“株家有喜,满新欢喜”。5月20日,第四届株洲青年人才集体婚礼温馨上演,50对青年人才尽享制造名城的特有浪漫和祝福。从书记市长的祝福证婚到“新五金”的创意见证,从温馨上线的粉红智轨到卫星搭载的“太空情书”……这是专属50对新人的浪漫时刻,是“名城共建,幸福共享”的极佳诠释,也是这座城市对引才聚才的用心用情。

人才是城市创新发展、永续发展的活力所在、希望所在。在株洲,引进人才、待若珍宝,是城市主政者的共识共为,也是城市能级跃升的“关键落子”。株洲以满满诚意吸纳八方英才,以这座城市的特有气质和优势,在新一轮人才争夺战中,“卷出”特色、“卷出”成效。在这里,人才从“心仪”到“心喜”再到“心安”,“创业热度”与“创新浓度”交相辉映,产业发展与人才引育同频共振。全力“招才进宝”的株洲,正加速成为人才集聚的一方新高地。因此,有人说,在这里不仅有一年一度的“520”,对有志与株洲携手共进的奋斗者来说——这座城市天天都是“520”。

01

凭什么“心仪”?

——株洲“卷”的是“春风化雨的生态”

“我对株洲还是比较了解的,这里的制造业非常发达,轨道交通、新材料等产业居于国内领先,这和我的专业很契合,我希望将来能在株洲找到事业舞台。”这是来自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鲍浙安同学的一番肺腑之言。2024年10月,他和300余名国内知名高校的学子一道,应邀来到制造名城株洲。在为期3天的行程里,他们参加了北斗峰会,走进中车株机等知名企业,感受制造名城魅力。在一场人才沙龙里,市委书记曹慧泉到场与学子们互动交流,欢迎他们关注株洲、扎根株洲,共创美好未来。

株洲持续开展“智汇潇湘·才聚株洲”系列活动,创新打造“制造名城进名校”“名校学子走进制造名城”招才引智品牌。株洲的先进制造实力和产业发展生态,成为打动这些青年学子的“重要法宝”之一。

2022年,清华大学博士毕业的李加强,舍弃了北京、成都等城市头部企业的邀约,选择到位于株洲的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工作。其中重要的一个因素,这里是我国唯一集型号研制及预先研究于一体的中小型航空发动机及直升机传动系统研究发展基地,与李加强博士研究方向高度一致。入职后,他参与到某些国家级项目的研发工作中,并取得多项成果。

“80后”胡云卿,博士毕业进入中车株洲所,从事粘着力与控制研发。短短4年,胡云卿和团队便从无到有自主研发出了一套牵引系统,先后成功应用于澳大利亚列车和复兴号动车组。如今,不到40岁的胡云卿已成长为上市企业时代电气的总工程师和副总经理。

“我们设立了‘新型实验室’,建立了‘人才特区’,以产业发展和创新生态为人才提供‘乐业’刚需,近三年,吸引了4000多名大学生的加入。”中车株洲所董事长李东林介绍。目前,企业已形成了一支包括300多名博士在内的万人工程师团队,90后技术骨干超过了6000人。据统计,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等主机企业人才净流入量三年增长208%。

你来发光发热,我来提供“能量棒”。株洲建立项目与人才对接机制,定期组织科技、发改等部门,为重点项目配人才、为重点人才挑项目,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团队)“揭榜挂帅”。一批批青年科技人才在力能实验室装置、航空发动机冰风洞装置等全省大科学装置关键岗位,以及IGBT等关键领域挑大梁。近三年,株洲获评国家级、省级人才项目95项,40岁及以下分别占比50%、84.48%,其中创新创业团队中青年科技人才占比达64.63%。

株洲北斗时空信息研究院,是2024年新成立的一家研发机构。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惕碚、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郭仁忠等“大咖”的鼎力支持下,该研究院搭建天空地水动态监测示范平台、完成北斗时空信息大数据共享平台初步设计,让“高能级”创新力成为北斗产业发展的“推进器”。通过“候鸟式”聘任、“离岸式”研发、“巡回式”服务等模式柔性引才用才,更多的院士、专家等高端人才走进株洲、服务株洲,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02

凭什么“心喜”?

——株洲“卷”的是“拔节生长的动能”

城市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面对各地大招频出的“抢人”政策,株洲发挥城市特有优势,打造人才成长加速器。从培育技能人才到鼓励创新创业人才,再到涵养高端人才,株洲多轮驱动,为提高城市人口整体素质、蓄积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2025年4月16日至18日,湖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在株洲举办。这次大赛之所以在株洲举办,一个重要原因是株洲已连续10年成功举办全市职业技能大赛。中车株洲电机公司职工文照辉,曾经勇夺“技能天下”职业技能大赛数控铣第一名,在比赛中成长、在实践中淬炼,从一名普通的机床操作者迅速成长为数控加工行业的翘楚,荣膺第九届“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并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非常感谢老师的悉心指导,使我的无人机梦想越飞越高。”在湖汽职院老师的倾心指导下,身患言语类残疾的李桃春在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无人机操控项目中一举夺魁,并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李桃春的成长经历是株洲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全国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城市,株洲推动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更加紧密地融合。九郎山职教科创城入园院校9所,开设各类专业247个,成立产业学院15个,在校学生超10万人,推动株洲形成一支13万人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阳光雨露,百卉萌动。株洲特别乐于“接纳”那些尚在襁褓中的奇思妙想,以“陪跑式”创业生态让梦想发芽、茁壮。“有了政策的保驾护航,我们坚信雾净项目能够更快更好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今年1月3日株洲高新区举行的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启动仪式上,湖南省雾净净化科技公司总经理、湖南工业大学创业代表侯添木如是说。从学生到老板,对侯添木来说,资源、资金等都是难题。幸运的是,在政府和学校的支持下,现在雾净系统已完成研发,公司前景看好。

对于高端制造业人才的引育,株洲也形成了自己的一系列“组合拳”。青年科技人才颜渊巍,四川大学博士毕业后,入职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公司。在结对导师——中国中车科学家杨军的“传帮带”下,颜渊巍在阻燃基础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助力中国高铁突破技术壁垒。颜渊巍也迅速成长为正高级工程师、省级科技创新团队核心成员。

从青年科技人才导师制到“小荷计划”,再到“双创精英人才项目”,株洲悉心搭建成长阶梯,让各类人才拔节生长。先后出台“关于培育制造名城建设人才集聚高地的实施意见”“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发展六条措施”,鼓励吸引各类青年人才特别是具有核心技术的青年人才和团队来株创业创新。2024年,新引进青年人才1.4万余人。

03

凭什么“心安”?

——株洲“卷”的是“友好包容的浓度”

株洲是一座火车拖来的城市。一代又一代来自五湖四海的追梦人手持车票、背着行囊来到这里,扎根株洲、建设株洲。时至今日,一张车票的新故事仍在续写。参加今年青年人才集体婚礼的100位新人,有的来自异地他乡,有的则是学成归来,他们手持幸福的车票,以心安与笃定、自信和创造,开启人生与城市的梦想之约。



青春扬帆,梦想启航。株洲全力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积极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连续四年举办“520”青年人才集体婚礼,市委书记、市长证婚;举办“青年科技之星”荣耀典礼,向全社会发出“追星就追科技之星”的号召;开展“智汇株洲·幸福人才”系列活动,实施“游子关心行动”,打造城市IP的同时,让青年人才看到这座城市的活力,也看到了这座城市对知识的尊重。

住株洲的房子,拿一线城市的工资,干全球的事业。2024年3月,天元工业软件园首场招聘会上,部分岗位年薪达到30万元以上,某研究院技术总监甚至表示:“如果特别优秀的人才,40-50万元也不是问题。”结合株洲均价6000左右的房价而言,两、三年买房并不是问题。

在这座城市,与“制造名城”相伴的醒目IP是“幸福株洲”。“三微六位”等一批民生工程,成为株洲亮眼的“民生品牌”,多次受到国家相关部委点赞。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绿水青山典范城市等称号不断标注株洲的民生幸福新指数。

丰富的文化生活,包容的城市品格,让株洲成为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文体旅融合发展在株洲屡有创新之举。株洲“厂BA”作为全国首批群众“三大球”精品赛事案例,是体育赛事、厂矿文化和城市精神的完美融合。2023年开始,“醴陵捡瓷”在网络出圈,通过打造捡瓷点,发布捡瓷地图,让捡瓷活动进高校,展现千年瓷都独特的文化底蕴。神农庙会让留在株洲过年的外地人既找到属于家乡的烟火气,又领略了不同地域的风情。

“作为新株洲人,在这里工作生活很幸福。”张沛垚是湖南邵阳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骨科博士毕业后,携全家来株洲高新区就业。一家人休闲日共享户外时光,参加“厂BA”以及各种社区活动,家庭生活其乐融融。

在株洲,通过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形成“高质量创业+高品质栖居”的双向赋能。当城市既能承载诗意栖居的向往,又能托举平凡奋斗的梦想,人才自然从“候鸟式迁徙”转向“根系式生长”。近三年,通过各类招才引智活动,株洲共引进大学生4万余人,外出引才人数同比增长34%,硕博人数同比增长近30%,连续6年上榜“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百强城市”。

湘江之畔,清水塘大桥的钢铁骨架与分袂亭的飞檐斗拱交相辉映。当你听见高铁轮对与铁轨的合鸣之声,就知道这座城市的心跳始终强劲。这座将“制造基因”与“人文温度”熔铸一炉的城市,越来越让人们笃信:真正的人才高地,能让梦想落地扎根、让未来繁花似锦!

文字丨肖珂 曹理微

编辑丨刘琰

审核|曹理微 林鑫 李奕呋

「链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