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北京市教委在北京市育英学校组织召开现场会,聚焦“身心健康二十条”落地,围绕人工智能赋能、家校社协同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开展现场调研和交流展示。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市教委将着力推动“身心健康二十条”落地实施,引导中小学构建“大健康”联动体系,打通智慧食堂营养数据与智慧体育运动数据,形成“膳食分析—运动处方—健康预警”闭环。


智能体助力孩子吃好练好

“以前,如果是我自己点餐可能更爱吃炸鸡、麻辣烫,有了智能点餐系统给出的建议,我会选择营养套餐,吃得更健康了!”北京市育英学校初一年级学生吴昀轩走进食堂,在点餐之前先和屏幕上的“小桃桃”打个招呼,请她给自己提出营养分析和建议。

学校研发的智能体“桃小健”不仅给她带来了膳食理念的变化,还会通过智慧平台为家长推送她的BMI趋势、运动强度及膳食建议,给出周末的家庭运动计划、提示周边的公园和社区体育场馆情况。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育英学校在海淀区率先启动阳光跑计划,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引擎打造“区域统筹—校企协同—场景贯通”的智慧体育新模式,研发“桃小健”智能体,实现对学生运动轨迹、体质变化、膳食结构等身心健康情况的实时记录

在智能体“桃小健”的系统知识库中,学校将近三年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国家测试数据等多维度数据进行导入,建立学生身心健康的数据底座。

同时,学校还聘请了来自北京大学和属地301医院的营养学专家编制菜谱,并以国家发布的《WS/T 554-2017学生餐营养指南》标准为参考。

该系统还融合了体育学科教师和专家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所提供的训练建议,以及心理教师针对于一些常见的青少年心理问题给出的专业缓解方法。


“智能系统可以记录学生每日总跑量和课堂体测数据,自动生成‘运动能力雷达图’,帮助教师优化教学策略并进行精准指导,还可以在课间体育赛事时通过AI匹配对手,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的赛道上挑战自我。此外,智能系统还能给家长端实时提供课后家庭锻炼计划。”北京市育英学校体育教师王作舟认为,智慧系统的支持让体育已经从“育体”转变为“育人”,从“学校任务”转变为“全社会共识”。

集成式推进“人工智能+饮食+锻炼”

2024年以来,北京市以营养膳食、身心健康为突破口,探索人工智能赋能身心健康、五育融合,先后出台“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工作方案”“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中小学食堂管理办法”“校外供餐管理办法”“体育八条”“身心健康二十条”等政策措施,努力通过创造性工作与整合集成,将系列有效措施更加系统化地转化成为每一位孩子身上的实际获得,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在北京各区、各学校,“人工智能+饮食+锻炼”集成式推进机制的综合效能正在逐渐凸显。

海淀区通过科技赋能积极探索智慧食堂海淀模式,构建校园食品安全全链条智慧化管理体系;搭建“阳光跑”智能监测环境,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实现科学合理的运动锻炼。

东城区广渠门中学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慢动作摄像采集学生立定跳远动作数据,生成可视化分析报告,教师结合AI诊断结果,针对学生动作偏差设计个性化训练方案,提升教学精准度。

朝阳区实验小学通过人工智能分析学生思维活跃度、注意力集中等课堂表现以及在校运动数据,将相关信息反馈家长,使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和日常锻炼情况。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李奕在会上表示,下一步市教委将着力推动“身心健康二十条”落地实施。

一方面,着眼学生成长发育需求,强化营养膳食和身心健康联动。构建“大健康”联动体系,打通智慧食堂营养数据与智慧体育运动数据,形成“膳食分析—运动处方—健康预警”闭环,为学生定制个性化成长方案。

另一方面,以营养膳食、身心健康为突破口,构建新型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市级层面将加强顶层设计与技术规范指引,区级层面要依托智慧平台同步学生运动与营养数据,引导家长参与科学膳食管理与运动习惯培养。积极探索依托“京小宝”“京小健”等智体,与相关企业合作,探索打造“家庭养育师”“家庭健身房”等,真正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积极培育新的教育消费增长点。


转载请注明来源“现代教育报(ID: modedunews)”

如您对本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邮件至xdjyb18@126.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沟通。

文字:常悦

摄影:蔡赫

编辑:苏珊

校对:韩冲

审核:张秋颖

终审:冉阳 常悦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