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到了什么年代,“啃老”都不会成为一个褒义词,毕竟对于有劳动能力的年轻人来说,不选择上班工作,反而在家里啃父母的老,这不仅从道德情感上说不过去,就连在亲戚朋友眼中,也是非常丢人的。

可令人怎么也没想到的是,现如今,有一批年轻人非但不以为耻,甚至还反以为荣。一名毕业多年的男生小张,在朋友圈晒出了一张特别的工资条,转账收入5000元,小张沾沾自喜的表示:不用出去工作就能月薪5000元是什么含金量?

令人意外的是,这条朋友圈的评论区下面,羡慕之声不绝于耳,仔细一看才知道,这份特别的工资条,转账备注里写着"家务全包+情绪价值输出",而这份工资条的来源也不是工作单位,而是小张的父母。



“新型啃老”正在蔓延:孩子不上班也不伸手要钱,家长还甘之如饴

大学毕业后的小张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父母都是正式单位的员工,爷爷奶奶也有不低的退休金,联想到自己找门槛低的工作,月收入不过三四千,还不如爷爷奶奶的退休金高,小张于是放弃了找工作,转而留在家里,每天负责家务,父母下班之后就陪着父母聊聊天,爷爷奶奶偶尔需要外出、检查身体,小张也是全程陪同,家里的大事小情,现在全都转移到了小张的身上。

这样的生活简单却也充实,偶尔看到朋友圈的同学们奋斗在工作岗位上,小张也不免感慨:其实自己现在这样的生活跟工作也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是单位变成了家,而同事变成了自己最亲近的家人。



而这种"家务全包+情绪价值输出"的付出,也得到了全家人的认可,父母从自己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给小张开工资,爷爷奶奶偶尔也会给小张发奖金,像这种不上班也不主动伸手要钱,用家务劳动和陪伴来换取父母“工资”的年轻人不在少数,更有大学生称这种职业为“全职儿女”。

随着“全职儿女”的走红,网友们对此褒贬不一,有大学生认为:与其给陌生人打工,不如给自己的父母打工,最起码为了家人,无论是辛苦还是“加班”都是任劳任怨的,还能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一举多得。



但也有部分家长对此非常不解,一语便道破了这种现象背后的本质——这不就是换了个方式的“啃老”吗?实际上就如同部分家长所判定的那样,这种“新型啃老”的方式正在蔓延,只是与之前出现过的另一种“新型啃老”:儿女以考公名义家里蹲,有所不同,这种“新型啃老”的出现,让一些家长非但没有抱怨,反而甘之如饴。

在一些家长眼中,子女与其给别人打工还赚不到多少钱,不如给家庭打工,通过这种方式,家庭用3000元就能创造出相当于5000元的生活质量,父母和子女之间也形成了一种隐形的劳务合同。



亲情能用金钱来购买吗?家长对于“新型啃老”的态度褒贬不一

同样是“新型啃老”,以考公为名义家里蹲的啃老已经被家长识破了,而这种“全职儿女”的啃老方式接受度却很高,甚至有超过一半的父母会主动给子女"加薪",因为他们觉得子女的陪伴和照顾比雇佣保姆更有价值。

这种奇怪现象的背后,原因复杂且多样,不得不提的就是现在的就业困境,年轻人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学历编制、企事业单位缩招,即便降低标准找到一个不那么理想的工作,也要面临薪资满足不了房租和基本开销的窘境。



在这种背景下,“全职儿女”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孩子住在父母家里可以节省房租,再加上承担家务也能改善全家人的生活质量,尽管本质上也是在“啃老”,但这样的啃老方式无形之中也解决了养老的需求,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家长对此甘之如饴的原因所在。

而那些无法理解这种啃老行为的家长,一方面是接受不了任何形式的子女啃老,毕竟在传统观念中,子女长大成人后,独立才是最好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无法接受,亲情关系需要靠“工资”这种雇佣方式来维系,认为“全职儿女”所营造出来的家庭和睦,不过是一种虚伪的表象。



无论家长们是否接受这种“新型啃老”,其实都无可厚非,毕竟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不同,有些家长有给子女兜底的能力,心甘情愿的让孩子啃老也是一种选择,但无论是“新型啃老”还是“全职儿女”,二者之间都需要达到一个平衡的点,毕竟这种靠父母拿收入的方式也的确存在着一些隐藏的风险。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