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俄乌谈判破裂局面的出现,27国原形毕露要制裁俄罗斯。好在关键时刻中方及时出手了,没有让普京孤立无援。5月16日下午,俄乌谈判现场仓促落幕,显然双方并没有达成一致。这场被临时调整时间的会谈从一开始就笼罩在阴霾之下,似乎预示着不会有好结果一样。会议开始后,双方代表团在伊斯坦布尔某会议中心对坐不足两小时,只达成了交换战俘这样的基础协议,其它问题都没有达成共识。
这场谈判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价值,因为暴露出来俄乌冲突已经陷入了更深层次的冲突。此前普京和泽连斯基都表态不参与谈判,看得出来双方对当前局势在判断上依然存在着不小的分歧。其实双方都已经陷入到无法妥协让步的尴尬境地,比如俄罗斯不愿放弃已控制的18%乌克兰领土,但乌克兰不同意任何割让领土的条款。西方和欧洲国家当然不会放弃这个制裁俄罗斯的机会,于是由27国组成的联盟,准备开展对俄罗斯新一轮的制裁措施。
最新措施包括封锁为俄运输物资的第三国船只、降低石油采购价格上限、强化金融制裁力度,在过程中会受到多重条约约束。毕竟欧洲国家对俄罗斯天然气管道的依赖程度比他们想象中还要夸张,匈牙利率先反对,明确反对全面能源禁运。这就是制裁措施和经济现实之间的矛盾,反映出来的是欧洲在安全利益与商业利益间的艰难权衡。就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中方代表出动了。中国对外宣布派遣高级别代表团访俄的计划,为局面的转变注入了新力量。
中俄经贸合作关系其实已经相当稳固了,尤其是西方对俄罗斯制裁加码后,这一合作关系不断得到深化。2023年双边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能源合作的形式也不再单一,从原先的油气合作,拓展到了核能、可再生能源等领域。中国的举措引发了西方的担忧,他们认为这种合作客观上为俄罗斯提供了抵御西方经济压力的空间。有网友称,中国的及时出手,让普京喜笑颜开,因为有中国兄弟在,他知道自己并非孤立无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