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在北京市西城区德胜街道黄寺大街24号社区,有住户频繁反映,7楼有一户居民捡拾各类废品囤在家中,甚至还把楼道堆满,逼得邻居搬走,导致楼内味道刺鼻、蚊蝇滋生,卫生堪忧,更造成了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

此前,面对劝导教育和协助清理,这名61岁的张姓女子拒绝配合、屡教不改。为彻底消除隐患,5月19日下午,街道、社区联合消防、城管和公安等部门督导物业开展强制清理工作,最终清理出17个编织袋的垃圾。


楼道里堆满了废品。图源:西城区消防救援支队

楼道内无处下脚,气味刺鼻

据了解,各类废品从6楼开始,沿着楼梯堆放到7楼,就连楼梯扶手都晾着用过的纸巾。7楼的两个入户门前,摞着一人多高的纸箱子。天气炎热,垃圾腐败导致地面湿滑粘黏、空气污浊难闻,让人无处下脚,难以呼吸。

物业工作人员戴着口罩和手套上楼,居民张某正在楼道里整理废品,她看到工作人员手里的编织袋后,顿时非常慌张,并表示不同意清理废品。

“5月16日,我们已经上门通知并张贴通知,要求你18日前将楼道公共区域的废品垃圾清理完毕,但到期你仍不清理,我们今天协助你清理干净。”社区工作人员三言两语讲明来意后,几名安保人员将张某围住,防止她与清理人员发生肢体冲突。

在拥挤的楼道里,清理人员分工明确,有的站在下方,使劲撑开编织袋,有的站在上方,麻利地将箱子盒子、瓶瓶罐罐等各类废品扔到编织袋中。不到一分钟,一个编织袋就能装满,迅速又被接力运至楼下。

其间,张某多次想阻拦。20分钟后,楼道里的废品垃圾被彻底清理干净,足足装满了17个编织袋。最后,消杀人员上楼喷洒消毒药水,不留下卫生死角。


多部门工作人员共同清理废品。图源:西城区消防救援支队

张某囤积行为反复,物业和产权单位均需负责任

“张某和其女儿是2022年搬到我们社区的,房子是其女儿承租的单位公房。”完成清理行动后,参与各方在社区居委会召开总结会,分析经验教训。小区物业服务中心经理苏江宏说,第二年,张某开始显露捡拾废品的习惯,第三年变得严重,引发邻居多次投诉和报警。“尤其是7楼的另一家住户,在多次矛盾冲突后,受不了最后无奈搬走。”

“我们的确做到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黄寺大街24号社区书记、主任赵莹娟说起张某连连摇头,“近两年,我们协助清理已超十次,最近一次是4月30日,头几次清理完,她还有所收敛,但后期就越发不听劝,总以自己有心脏病、骨折等理由拖延、阻拦清理。”

赵莹娟说,为了帮助张某改掉不良习惯,社区曾请来心理疏导老师,与其面对面深谈,了解到张某的家庭生活存在矛盾,张某说到委屈处还会流泪,并表示只有在捡拾废品的时候,才有那种特别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据悉,张某捡拾的废品并非纯粹为了囤积,她自己有一台秤,会先整理好、称好斤两再去卖,还必须以她的重量为准,不然就会投诉废品收购站。

“怕张某沉溺在不良情绪中,我们也经常邀请她参加社区的各种文娱活动,但效果不佳。”赵莹娟说,社区也曾通过张某的女儿做母亲的思想工作,但收效甚微。“到最后,女儿劝不动,也不愿劝了。”

德胜街道办事处三级调研员胡军表示,张某捡拾废品的行为存在反复,十多天就能再次堆满楼道,虽然这次清理干净了,但要预防以后再犯。尤其是物业,应当依据法规所规定的消防管理责任及巡查义务,保障疏散通道的通畅,这涉及到公众的卫生和安全。同时这套公房的产权单位也要履行房屋安全管理责任,不能放任危害公众安全的行为,应该对承租人有所约束。

“我们计划每天都去楼道巡查,一有堆物堆料的苗头,我们就帮着清理,防止聚少成多。”物业经理苏江宏说。

西城区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员王清也指出,除了危害公共利益,其实张某自己才是楼道堆物最大受害者,一旦发生火灾,她将是最危险的那个人,所以应站在她的角度劝解。

新京报记者 彭镜陶

编辑 彭冲 校对 柳宝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