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九天”无人机即将首飞,乌克兰媒体却坐不住了。
他们一边高度评价“九天”无人机的军事价值,一边又阴阳怪气地质疑其实战能力。
声称这种“无人机航母”,在实战中并不实用。
甚至一些短程防空导弹,就能轻松将其击落。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中国“九天”无人机有多恐怖?
最大飞行高度15000米,最大飞行时速700公里,最大航程7000公里。
最大起飞重量16吨,最大载弹量6吨。
更关键的是,8个外挂点既可以挂载1000公斤级的制导炸弹,也可以挂载空空导弹、空地导弹、反舰导弹和巡飞弹。
如此强大的轰炸能力,完全不逊色于一票轻型中型战斗机。
还有更离谱的,它的机腹下有一个“异构蜂巢任务舱”,可灵活换装的不同模块化任务载荷,可满足空运、空投、信息支援、火力打击、侦察、测绘等各种需求。
简单地说,你需要它是什么,它就能变成什么。
比如,可携上百枚巡飞弹或小型无人机,实现对战场饱和式打击。
如果将任务舱更换先进的电子战吊舱,“九天”甚至可以压制及干扰对方的雷达。
这性能配置,已经远超目前主流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别的国家只能望其项背。
试问,谁看了不瑟瑟发抖?
看来,咱们对空军的想象还是太保守了。
最可怕的是,过于落后,可以展示。
毫不夸张的说,“九天”说是无人机,实际上已经超过了我们对无人机定义的范畴。
官媒更是将其比喻为“空中无人机航母”。
但乌克兰媒体,可不这么认为。
比如乌克兰《国防快报》,他们指出“九天”无人机能携带上百架自杀无人机和巡飞弹,听起来很厉害,但别忘记,“九天”的长度也就16米而已。
别说跟安-225比,就是跟安-124比,也比不了,顶多就是一架小型运输机而已。
而且上百架自杀无人机,它们的个头肯定很小,基本都是小型四轴无人机,飞行距离最多10-30公里。
换句话说,想让这些无人机真正发挥作用,“九天”必须冒险靠近目标10-30公里才行。
而在这个距离内,对方一般的防空系统,完全有能力将其进行拦截。
再加上,“九天”没有隐身能力,飞行速度又慢,机体又大,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很难规避防空武器。
因此,乌媒便得出结论,九天无人机看似很强大,但在实战中并不实用,很容易被击落!
乌克兰媒体的结论看似有理,却忽略了一个关键点:“九天”无人机的设计初衷与使用场景。
简单地说,他们误解了现代战争中体系化作战的精髓。
“九天”无人机,压根就不是攻坚用的,而是夺取制空权后,是用来收割的利器;
它不会在敌方还有空中武力以及防空火力情况下使用。
只有在基本消灭敌方空中力量和摧毁防空系统后,此时,“九天”凭借其高空长航时优势,才能从容不迫地打击残余目标,清除地面抵抗力量和火力点。
再者,虽然“九天”任务舱里面的无人机,个头不大,飞行距离又有限,但当上百架同时出动时,在短时间内能形成压倒性火力,从而迅速淹没敌方局部防空系统。
研究表明,蜂群的作战效能与数量呈非线性增长。
当无人机数量超过一定阈值,敌方防空系统的拦截效率会显著下降。
这一战术已在实战中得到验证。
2020年,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冲突中,阿塞拜疆利用土耳其“旗手”TB2无人机协同小型无人机蜂群,成功摧毁亚美尼亚的装甲部队和防空阵地,彻底扭转战局。
“九天”若能实现类似效果,其威胁不容小觑。
乌克兰这波阴阳怪气地质疑,好比是学渣对学霸说,你这道题做得不对吧。
对此,只想说一句,你懂个der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