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叔叔,您今年58,我妈才47。您们都单身这么多年了,我觉得...您们挺合适的。"
我的茶杯差点脱手而出:"你在开什么玩笑?"
张明神色认真:"我从不开玩笑。我妈前几天还问起您来着,我看得出来,她对您有好感。"
我哑然失笑:"小张啊,这...这不合适吧?"
"有什么不合适的?"张明语出惊人,"肥水不流外人田啊!"
01
我叫周长安,今年58岁,是一家国企退休高管。五年前,妻子因病去世,留下我和女儿周雪相依为命。
周雪去年刚和张明结婚,现在两人住在我送的新房里,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张明是个不错的小伙子,研究生毕业,在一家外企做技术总监,年薪不菲。他为人诚恳,对周雪也很好,我一直挺满意这个女婿的。只是没想到,他会突然冒出这么一个惊人的提议。
那天晚上回家后,我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张明的话像一颗种子,在我心里生了根。我忍不住去回想关于他母亲林秀兰的一切。
林秀兰,我们都叫她兰姐,今年47岁,比我小11岁。
她和张明的父亲早在张明上高中时就离婚了,据说是因为张父出轨。
离婚后,林秀兰一个人把张明拉扯大,供他读完大学、研究生,是个典型的"虎妈"。
我和林秀兰的交集并不多,仅限于孩子婚礼前后的几次见面。
印象中,她是个知书达理的女人,身材保持得很好,说话做事有条不紊,一看就是那种雷厉风行的职场女性。
她在一家外贸公司做部门经理,据张明说,收入也很可观。
最近一次见面是在上个月周雪的生日宴上。那天,林秀兰穿了件藕荷色的连衣裙,显得温婉大方。
席间,她主动和我碰杯,说感谢我培养了这么优秀的女儿,给了张明一个幸福的家。我们聊了几句,气氛还算融洽。
难道那时她就对我有好感了?
我摇摇头,觉得自己想太多。一个47岁、事业有成的女人,怎么可能对我这个老头子感兴趣?
况且我们背景差异这么大,她在外企工作,思想开放;我是体制内退休人员,思维传统保守。这婚,怎么可能结得成?
但张明的一句"肥水不流外人田"又让我陷入沉思。
我家确实有些家产,除了送给周雪的那套新房外,我名下还有两套房产和一些存款。
而林秀兰据说也有两套房子,还有不少投资。如果我们真的结合,确实是强强联合,对两家都有利。
想到这里,我忍不住苦笑。都什么年代了,还考虑这些?婚姻应该建立在感情基础上,而不是利益交换。
第二天一早,我接到了周雪的电话。
"爸,听说张明昨晚和您聊了?"女儿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紧张。
"嗯,聊了。"我含糊其辞。
"他...他是不是说了些什么奇怪的话?"
看来周雪也知道这件事。我叹了口气:"他提了个建议,说让我和他妈妈...那个...处处看..."
"爸!"周雪突然提高了声音,"我觉得这是个好主意!您一个人生活了这么多年,需要个伴。兰姨人很好,能照顾人,性格也温和,您们真的很配!"
我被女儿的热情吓了一跳:"小雪,你也赞成这事?"
"当然啦!我和张明都觉得,你们俩特别合适。而且这样一来,我们就是真正的一家人了,多好啊!"
挂了电话,我陷入了更深的思考。连女儿都支持,这事似乎不是张明一时兴起的想法,而是他们夫妻二人深思熟虑的结果。
02
一周后,周雪和张明请我和林秀兰一起吃饭。席间,两个孩子找各种借口离开,明显是要给我们创造独处的机会。餐桌上只剩下我和林秀兰两人,气氛一度尴尬到极点。
"这两个孩子..."林秀兰无奈地笑了笑,"打的什么主意,我们都清楚。"
我也笑了:"是啊,太明显了。"
"周总,您觉得这事...靠谱吗?"林秀兰直截了当地问道。
我有些意外于她的坦率:"您可以叫我长安。说实话,我一开始觉得很荒谬。但转念一想,好像也不是完全没可能。您觉得呢?"
林秀兰抿了一口红酒:"我的想法和您差不多。一开始,张明告诉我这个想法时,我几乎骂了他。但后来想想,似乎也不是不可以尝试。毕竟..."
"毕竟什么?"我好奇地问。
"毕竟我们都不年轻了,找个聊得来的伴侣很难。而我们已经有了共同的亲人,某种程度上是上天的安排。"她的声音越来越小。
我点点头:"您说得有道理。那...我们可以先交往看看?不急着做决定。"
"好啊,"林秀兰露出了温和的微笑,"就当是给孩子们一个交代吧。"
就这样,在两个孩子的撮合下,我和林秀兰开始了一段奇特的"姻缘"。
起初,我们只是偶尔一起吃饭,看场电影,或者在公园散散步。
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开始期待与她见面,甚至会为了约会而精心打扮一番。
退休后,我变得邋遢了不少,但现在,我又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甚至去健身房办了卡。
林秀兰也越来越放松,不再是那个雷厉风行的职场女强人,而是展现出了柔和的一面。她会给我织毛衣,会记得我的口味偏好,会在我感冒时送来亲手熬的姜汤。
三个月后的一天,我们坐在江边的长椅上,望着远处的夕阳。林秀兰突然说:"长安,我有件事一直想不明白。"
"什么事?"
"张明为什么会突然想到撮合我们?他那句'肥水不流外人田',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个问题我也思考过很多次。"或许,他只是单纯地希望我们都有人陪伴吧。毕竟,他和小雪很幸福,也希望我们能有同样的幸福。"
林秀兰若有所思:"也许吧。不过我总觉得,他的想法没那么简单。"
我握住她的手:"不管他是什么想法,重要的是,我们现在感觉很好,不是吗?"
她笑了,点点头:"是的,感觉很好。"
03
又过了三个月,我和林秀兰的关系更进一步。我们开始考虑是否要正式确立关系,甚至是否要结婚。
一个周末,周雪和张明来我家吃饭。饭后,张明又一次把我拉到阳台上。
"叔叔,您和我妈进展如何?"他笑着问,眼中带着期待。
"还不错,"我诚实地回答,"我们相处得很融洽。我在考虑,是不是可以更进一步了。"
张明眼前一亮:"太好了!我就知道你们会合得来。"
看着他兴奋的样子,我忍不住问出了那个一直困扰我的问题:"小张,你为什么这么希望我和你妈在一起?就因为'肥水不流外人田'?"
张明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他环顾四周,确定没人偷听,然后压低声音:"叔叔,其实...我有件事一直没告诉您和我妈。"
我心里一紧:"什么事?这么神秘?"
"是这样的,"张明深吸一口气,"去年,我在做一个金融科技项目时,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投资机会。这个项目可能会带来丰厚的回报,但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
"所以?"我隐约感觉到不妙。
"所以,我想...如果您和我妈结婚,我们就能集合家族的资源,一起投资这个项目。这样一来,收益也都留在自己家里,多好啊!"
听到这里,我的心凉了半截。原来,张明的"肥水不流外人田"是这个意思——他想整合两家的财力,为他的投资项目服务。
"小张,"我尽量保持平静,"你所谓的'投资机会',具体是什么项目?"
张明滔滔不绝地讲起了他的项目,什么区块链技术、数字货币、去中心化金融...这些名词对我这个老国企人来说简直如同天书。但有一点我很清楚:他需要钱,而且是大笔的钱。
"大概需要投入多少?"我直截了当地问。
张明有些犹豫:"初期至少需要300万吧。当然,越多越好。"
300万!我心里一惊。这可不是小数目。虽然我和林秀兰加起来的资产绰绰有余,但把这么多钱投入到一个我完全不了解的高风险项目中?这简直是疯了!
"小张,这事我需要好好考虑一下。"我委婉地说。
张明似乎察觉到了我的犹豫:"叔叔,您别着急拒绝。这个项目真的很有潜力,回报率可能高达300%!我已经做了详细的商业计划书,您可以看看。而且,我不是让您白投。我会把公司的股份分给您和我妈,保证您们的权益。"
我点点头,但心里已经打定主意要谨慎对待这件事。如果张明撮合我和林秀兰的真实目的只是为了筹集投资,那这段关系还有继续的必要吗?
04
那天晚上,我失眠了。我一直在思考:我和林秀兰之间,到底是真感情,还是被两个孩子操控的一场金融游戏?
第二天,我约林秀兰出来见面,决定把张明的真实意图告诉她。
我们在一家安静的咖啡厅坐下。林秀兰一眼就看出我心事重重:"怎么了?看你脸色不太好。"
我深吸一口气,把昨晚与张明的对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
林秀兰听完,脸色变了又变。最后,她摇头笑了:"原来如此。我就说嘛,张明怎么会突然对我们的婚事这么上心。"
"你不生气吗?"我有些意外于她的平静。
"生气?为什么要生气?"林秀兰反问道,"孩子想创业,需要资金支持,这很正常。只是他的方式有些...迂回。"
我皱眉道:"但他把我们当成了提款机,这让我很不舒服。"
"长安,"林秀兰温和地说,"你想想,如果没有张明的撮合,我们可能永远不会走到一起。从这个角度来说,不管他的初衷是什么,结果是好的,不是吗?"
我愣住了。她说得对,如果没有张明的介入,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认识这个优秀的女人,也不会有这段美好的感情。
"那对于他的投资计划,你怎么看?"我问道。
林秀兰思考了一会儿:"我觉得可以听听他的详细计划。张明是个聪明孩子,他的项目也许真的有潜力。但我们需要谨慎评估,不能盲目投入。"
"我同意,"我点点头,"我们可以请专业人士帮忙评估一下这个项目的可行性。"
林秀兰突然笑了:"看,我们已经开始像一对真正的夫妻一样讨论家庭事务了。"
她的话让我心里一暖。是啊,无论张明的初衷如何,我和林秀兰之间已经产生了真实的感情。这不是能用金钱衡量的。
"兰姐,我们结婚吧。"我突然说道,"不是为了孩子,不是为了钱,只是因为我喜欢和你在一起的感觉。"
林秀兰的眼睛亮了起来,但她很快又恢复了理性:"长安,我们不能太冲动。结婚是大事,需要慎重考虑。"
"我已经58岁了,"我笑着说,"等不起了。人生苦短,何必浪费时间在犹豫上?"
她低头思考了一会儿,然后抬起头,眼中带着确定的光芒:"好,我们结婚。但有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婚后,我们的财产必须保持完全独立。我的钱归我支配,你的钱归你支配。如果要投资张明的项目,我们各自决定投多少,互不干涉。"
我正要回答,突然看到张明和周雪匆匆走进咖啡厅。他们似乎是专程来找我们的,脸上带着焦急的表情。
"爸!兰姨!"周雪快步走到我们桌前,"你们在这啊,我们找了你们好久。"
"怎么了?"我问道,心里有种不祥的预感。
张明的脸色异常凝重:"出事了。我的项目合伙人王总刚刚打来电话,说有个大客户突然变卦,要撤资。如果我们不能在三天内补上这笔钱,整个项目就要泡汤了!"
我和林秀兰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警惕。
"需要多少钱?"林秀兰冷静地问道。
张明咽了口唾沫:"500万..."
"什么?"我惊讶地提高了声音,"昨天不是说300万吗?怎么一夜之间就变成500万了?"
张明解释道:"原计划是我们出300万,那个大客户出200万。现在他退出了,我们必须补上这个缺口,否则之前的投入就全打水漂了。"
周雪握住我的手:"爸,求你了。这次真的是生死存亡的关头。张明已经投入了我们全部的积蓄,如果这个项目失败,我们就彻底完了。"
我看向林秀兰,发现她的表情已经从警惕变成了怀疑。
"张明,"她冷静地说,"能详细说说这个项目吗?为什么那个客户会突然撤资?"
就在张明准备回答时,他的手机突然响了。他看了一眼屏幕,脸色瞬间变得煞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