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区遛弯时,凑在家长堆里闲聊。
有位老人指着一旁年轻妈妈怀里的孩子,笑着说:“这娃头上有两个旋,以后肯定有出息”。
这一下,大家都来了兴致,围绕着“头旋”的话题滔滔不绝。
身旁有位熟络的家长问我:“都说头旋数量跟智商有关,到底真的假的”?
其实,关于“头旋”,肯定有不少家长都听过各种各样的传言。
比如,老一辈人常说“一旋硬,两旋横,三旋打架不要命”。
再比如在华北地区,有“双旋滚鸡蛋,长大当知县”的说法。
当然,还有人说“旋的位置决定性格”。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说法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咱们今天,就一起来聊聊“头旋”背后的真相。
01.头上的“旋”到底是怎么来的?
说起“头旋”,其实它有很专业的名称,被叫做“毛流”或“发旋”。
它是头发以一定的方向自然生长后所形成的螺旋状图形。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每个人都有“发旋”,只是“旋”的数量和位置,有一定的区别。
根据研究统计发现:
70%的人发旋位于头顶,头顶正中间的占到56%,头顶偏左有25%,偏右有19%。
而旋的数量,基本上以单发旋为主。
在人群占比中,双发旋只占有10%,而三发旋就更少了,只有1%-4%。
那么它是怎么出现的呢?
一般来说,胎儿在母体生长时,头皮的毛囊会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
受限于头部形状和生长速度的差异,毛发的生长方向,会以一个中心点为基准,形成旋涡状结构。
而这,就是“发旋”的由来。
可能有一些家长还注意到了“发旋”的旋转方向,存在差异,下意识的认为这种区别,会不会有特别之处?
其实,根据相关数据表明:
大多数人的头旋是顺时针方向,约占70%,少数人是逆时针方向。
而这些呢,都属于正常现象,就像是指纹一样,是独特的生理特征,并不影响健康,也不存在特别的价值或意义。
02.发旋真的跟智商有关吗?
关于这个问题,我在网上查了许多资料。
但时至今日,具有权威性和国际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基本上没有。
当然,也有一些研究者,做过一些小规模实验。
比如美国教育学家卡拉,曾经针对一所重点中学的前100名的学生,进行过研究。
结果发现:
发旋位置在头顶中间的占比为43个,中偏右的有21个,中偏左的有11个,极左有16个,极右有9个。
而年级排名前20的孩子,发旋位置在中、中偏右、极左的占了80%。
卡拉给出的调查报告里显示:
发旋在中间的孩子,门门功课都比较好,少有偏科现象。
发旋极左的孩子,存在偏科现象,但有一门功课表现极好。
发旋位置中偏右的孩子,成绩比较平均,但在体育项目上存在一定的优势。
虽然说这个数据报告给的很具体,但是基数太小,再加上随机性太强,几乎没有参考价值。
除此之外,美国还有一家机构,之前对1000名孩子进行过相关的实验研究。
结果也发现,发旋的位置和数量,与孩子的智商、性格没有丝毫关联。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团队原先对2000名儿童追踪研究发现:
发旋位置与智力测试得分的相关系数仅为0.03,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其实,通过这些“寥寥无几”的研究,大家也能充分感受到:
发旋就是纯粹的生理特征,至于民间的一些说法和传言,都可以判定为“无稽之谈”。
如果还有人在自家孩子的头旋上做文章的话,大家不必往心里去,一笑置之就好了。
03.关于“发旋”的一些冷知识
虽说发旋与孩子的智商无关,但它确实有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和故事。
比如,在犯罪学史上,发旋曾作为“犯罪痣”被错误研究。
在19世纪,意大利监狱的统计显示:左旋发旋者占比高出普通人群4%。
由此引发了大众的广泛热议,后来直到20世纪80年代,这种伪科学才被摒弃,转向DNA检测等手段。
当然,发旋也并非“一无是处”。
就比如草原上的牧民们就发现:
绵羊发旋的螺旋度与其羊毛质量存在正相关。
时至今日,他们仍然保留着通过发旋来挑选种羊的传统,也让人暗自称奇。
其实,头旋对于我们人来说,就是头发生长的自然现象。
它既不能预示智商,也无法决定性格。
因此,对于我们家长而言,与其纠结孩子有几个“旋”,还不如多关注他们的健康、心理和教育。
毕竟,真正的“高智商”,除了受到先天基因的影响之外,后天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
大家说,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