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点击上方关注↑ ↑ |视频号搜索 游戏日报
联系微信号
读者服务:yxrb2024
合作交流:GACAwards
“如果说黑神话是带着全校最瞩目的期望成为村里第一位大学生。”
“那明末就是用心苦读三年,最后同样考出优异成绩,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受灵泽科技和505 Games的邀请,我上周参加了《明末:渊虚之羽》在成都举行的试玩会。试玩现场和左右玩家讨论时,大家议论得最多的是“很扎实”“具备优秀游戏应该具备的所有特质”,也有人说出了文章开头的那两句话。
试玩结束后,我采访了《明末:渊虚之羽》研发商灵泽科技CEO姜敏,姜敏认为《明末:渊虚之羽》最扎实的点在于游戏的战斗设计和关卡设计。
《明末:渊虚之羽》的战斗系统以 "须羽" 资源为核心,玩家通过完美闪避、特定连击、弹反等操作积累须羽,消耗须羽可缩短蓄力时间、释放强力术法,甚至强化武器派生连击。这种设计迫使玩家在进攻节奏、资源分配与风险预判间不断权衡——选择高频率轻击积攒羽毛需承担更多受击风险,而保守的防御反击则可能错失输出窗口。
除了须羽外,还有体力条这一战斗资源,做出攻击动作和闪避均会消耗体力条,在打完一套轻击动作后是无法立马做出闪避动作,也对玩家在攻击时机选择、攻击或防御的判断上有较高的要求。
在面对第一个含光禅院守关吃人头陀这个攻击动作较为缓慢的BOSS时,如果主动出击,熟练度不够的玩家很容易被头陀的高伤害击中而失败,但如果吃准头陀的动作,通过完美闪避来获取须羽,以须羽作为输出的主要手段,即便是新手也能够很轻松的通关。
《明末:渊虚之羽》的箱庭关卡设计构建了多层立体空间。以初进入游戏,从主角出生点到含光禅院为例,两地点间看似仅相隔一条河流,但在游戏进程推动中却需要玩家从地面攀爬到栈道,从栈道进入岩壁洞穴,从洞穴到地面禅院,形成“地上-空中-地底”三重垂直动线。
而在不同场景中,也会给予玩家不少“惊喜”。比如埋伏在洞穴出口旁,待玩家走出洞穴瞬间不讲武德地偷袭;初进禅院时,聚集在一起的4个地方单位让玩家被迫来一场1V4;潜藏在陶罐中的“罐子怪”,不明真相的玩家走进房间时突然现身。
这样一款扎实的国产魂类单机,也被众多玩家称为“村里的第二个大学生”,背后的研发商灵泽科技竟是一家做了十余年外包的游戏团队,并且在六年多的研发过程中,没有依靠外部的投资,研发资金全靠自给自足。
在成都乃至整个川渝地区,遍布大大小小各类游戏外包公司,其中不乏一批专为海外3A游戏做供应的厂商,为何灵泽科技能够走出来?在采访中姜敏传递出来灵泽科技的游戏研发理念或许能够为还在坚持国产单机研发的厂商做出一些参考。
以下为经整理后的专访实录,为方便阅读有所调整。
游戏日报:我有了解过姜总此前在上海游戏公司工作,后来回到成都创业,姜总可以分享下您在游戏行业的履历吗?
姜敏:我是美术出生,大学专业是动画专业,在毕业之后就去了无极黑上海公司做美术,主要承接一些海外的3A游戏作品的原画和3D的制作工作。在无极黑待了接近四年时间,出于当时自己的美术视野,觉得美术外包可能是一个机会,而且成都的人员成本也比较合适,在2012年的时候就组织了一些小伙伴,打算回成都创业做美术外包。当时的目标是做海外高端项目,也是想复刻之前无极黑的一些做法。
在刚开始回成都开始创业的时候还是有一些碰壁的。当时我们虽然有很多作品到海外去参加了很多展会,但是海外大厂不太信任我们,好在我们持续坚持的做下来了,后续慢慢也和海外的厂商有了合作。包括也成为了索尼的第一方,参与了《地平线》的开发,也拿到了育碧的项目,海外不少3A大作我们也参与了不少。
在2016年的时候,我认为VR这个行业可能会有机会,开始尝试做VR项目,也是在那个时候确定了我们的合伙人,包括思源(夏思源,灵泽科技CTO、《明末:渊虚之羽》制作人)和心怡(郭心怡,灵泽科技CFO)。我们第一款产品是《A.D.2047》,是一款重度VR游戏,类似于VR版的《底特律:变人》。由于当时VR市场太早期,加上《A.D.2047》有些超前,所以产品市场表现并不好。但是通过这个产品的研发经验,建立了一套产品的研发管线,后面《明末》的研发也是应用了这一套管线。
到了2019年我们打算跳出VR游戏这个领域,投身到主单机游戏这个更大的游戏产业中来。当时我们也有很多立项的方向,经过我们调研最终还是选择了魂like动作游戏这个方向,因此而立项了《明末》项目,一开始团队成员只有几个人。随着往后的情况公司出现了一些其他的问题,最为直接的就是没钱了,加上当时资本寒冬很难获取外部投资,我们需要有钱去支撑新项目,所以在那个时候又重操旧业,开始接一些外包的业务。但是和之前纯美术外包不一样的是,我们尝试以定制开发的方向去接业务,不只是做研发的其中一个版块,而是全套流程。这样一来我们也获得了新的资金去支撑《明末》的研发。
游戏日报:团队内部是怎么平衡营收业务和明末的研发之间的时间、人员、资金等方面的投入?
姜敏:我们做外包和研发是两个分别独立的部门,各自有完全独立的负责人做管理,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研发是一个更烧钱的项目,外包项目有一套很成熟的流程,没有太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游戏日报:可以理解成外包业务赚的钱往《明末》项目做投入?
姜敏:是的,如果灵泽科技是我创业的第一家公司,我觉得肯定支撑不到现在。灵泽能够走到今天这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在第一次创业的时候积累了不少客户和资源,包括我们在做一些定制外包开发项目也是通过当初积累的人脉和资源,把之前的经验转化为现金流,能够自给自足的向《明末》项目提供研发资金。这也算是我们自身的一大天然加成,很多研发公司其实并没有这样的加成,他们的资金可能只能通过融资来获得。
游戏日报:在VR游戏之后,为什么会一来就搞个大的,选择做一款动作游戏?
姜敏: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明末》一开始在我们预想的时候并不是想要推到一个特别大的量级。我们通常还是秉着“兜里有多少钱,就办多大的事”,我们资金充裕的话就会想着尽可能的做到最好,所以也就有了现在《明末》的样子。
游戏日报:从时间线上看是受到了2020年《黑神话》的影响所以才开始做动作游戏吗?
姜敏:没有,我们和《黑神话》立项时间是差不多的,相距时间应该不会超过半年,如果我们在2020年《黑神话》预告后立项的,那我们2021年是做不出来第一部实机的。
游戏日报:2021年《明末》首次曝光后,其实是有一些舆论风波存在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舆论风波呢?
姜敏:我们在2021年放出的宣传片,更像是一个技术验证的Demo,并不算是一个产品,实际上是为了展现我们技术能力和落地能力,在技术上有能力做到这个样子。我们当时在外部宣传没有太大的经验,所以让玩家觉得它是一个已经完成的产品。所以出现这个舆论最大的原因来源于我们对市场的不了解,对玩家的不了解。
2021年首曝视频中的批评弹幕
游戏日报:风波出现后对咱们团队后续研发和心态有什么影响?
姜敏: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和公众接触,第一次收到玩家的评价,肯定有影响。但是站在我的角度和团队的角度来讲,我们没有可以反驳的,挨打立正,有错就认。除了花时间去证明自己以外,我们没有任何其他的途径,对于这个事情我们态度还是很端正的。
游戏日报:从2021年到2024年三年间就让《明末》彻底改头换面,是怎么做到的?
姜敏:一方面我们在《明末》项目上投入更多了,包括人员、精力这些,另一方面我们也非常积极的听取外部的反馈建议。
游戏日报:在公司运营中,您和夏思源夏总是怎么做分工的?
姜敏:我更多还是偏方向性,可以这样理解:我的作用就是定方向+找(外包)项目+搞钱;思源专注《明末》的团队和研发,对于产品他有绝对的话语权。
游戏日报:川渝两地做外包的团队其实有很多,立项的时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认为咱们灵泽有这样的实力做出《明末》这样的产品?
姜敏:我们2021年的首曝视频其实也是在验证我们能做这样类型的产品。我一直认为我们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外包公司,虽然我们此前只推出了一款VR产品,但是我们做外包更多是定制的全流程项目,在项目研发上面我们可能比传统的研发商有着更多的经验。其他研发商基于自研项目可能也就两三款,但是我们加上外包项目的话,研发经验超过了30款,包括在管线搭建、项目落地等各方面的经验积累可能是传统研发商的几十倍,这也是我们非常大的优势。
游戏日报:大家都说明末是继黑神话之后走出来的第二个国产单机,那么您认为《明末》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姜敏:我觉得是它的关卡和战斗设计。《明末》是一款很扎实的游戏,最大的优势是回到游戏本身,无论是光卡、战斗设计、美术设计等维度,都做得足够的扎实。
游戏日报:《黑神话》的火爆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各地文旅融入等,《明末》也有融合古蜀文化,但相较于西游,大众认知度可能没有那么广泛,咱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姜敏:我觉得文化是非常高级的,能够做文化输出的前提在于承载体底层。不论是手艺人也好,做动画也罢,或者是做游戏,先决条件是产品本身足够优秀,这时候再去放大作为文化输出的属性就会变得高级。
所以并不是单纯的说我想去做文化,因为能够承载文化的前置条件就是团队本身的设计能力和产品质量,在产品本身受到认可前提下,然后再此基础上考虑承载文化,才会让别人认可你产品的同时也同样想去了解你的文化,否则就是借着文化的皮。
游戏日报:我在B站上看到过一条热评,大概意思是:有的人或者是为了超越别人,有的人活着是为了超越自己(对比2021年的明末),也有人说国产单机的前进,需要历史性的革命时刻,也需要更多添砖加瓦的人。作为从村里走出来的第二个大学生,而且还是重本大学,姜总有什么想对仍然在坚持国产单机创作的开发者说的吗?
姜敏:这个产业要走向繁荣,一定需要所有人的鼎力合作,国产单机游戏不能只有一个《黑神话》,《明末》《影之刃零》这些已经成熟的产品也还不够撑起整个行业。一定是需要从各个类型的游戏、大大小小的游戏工作室用遍地开花的方式撑起来。对于还在坚持做国产单机游戏的其他工作室,我想说的还是要回到游戏本身,无论是大体量还是小产品,都没关系,重点放在产品设计上。就像我刚才说的关于文化的话题一样,产品本身的设计、质量是否足够优秀是大前提。也希望国产单机游戏能够有更多优秀的产品冒出来,证明我们不比任何人差。
探寻事实 发现价值 敬请关注↑↑↑
点击图片加入急先锋核心玩家群
游戏玩家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