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等深线》记者 孙丽朝 北京、杭州报道

国铁吉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吉讯”)由腾讯、吉利、国铁集团三巨头于2018年高调合资设立,备受业界关注。但民资与铁路股东矛盾不断,公司连年亏损。七年后,缴纳社保的员工人数从最高峰的300余人降至0人。员工为何离职?股东间有何矛盾?《等深线》记者采访了多位国铁吉讯离职员工,讲述他们的经历。

“我是国铁吉讯成立早期的员工,之所以选择入职国铁吉讯,是看中其国资背景,因为我已经30岁了,希望在这里图个稳定。而且由于公司有腾讯背景,薪资是参照大型互联网企业标准,给的比较高。”一位从互联网大厂跳槽到国铁吉讯的技术研发岗员工高龙阁(化名)对记者表示。

高龙阁介绍,刚入职时,发现身边同事很多都是名校毕业或者拥有阿里巴巴、网易等大厂工作履历,素质都比较高,包括其在内的员工都觉得公司发展很有希望。但随着工作的展开,从技术角度,发现公司业务不断扩展,业务范围铺设得非常广,一直在烧钱,但真正的铁路资源却没有给到,久而久之,感觉国铁吉讯发展成了类似铁路外包公司。

“最多的时候,有十几条业务线,平均两三个人运营一个业务线,这种产品怎么可能运营好?”高龙阁表示,到了2020年下半年,虽然活儿越来越多,但是离公司最初设定的发展目标却越来越远,别说图稳定了,感觉公司都快发展不下去了。最终,在2021年,高龙阁选择了辞职。

一位曾短暂入职国铁吉讯运营岗的员工陈雅静(化名)对记者回忆称:“我在这家公司只待了四个月左右就主动辞职了,因为感觉公司山头林立、跨团队协调困难,很难做事情。”

陈雅静表示,公司里来自民资和铁路的领导有不同的思路,矛盾很难协调,公司自身定位也没有找好,所以趁着刚入职,没有耽误太多时间,很快走人了。

“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许多事儿说着说着,就不了了之了,由此可见各方对公司发展都没有特别清晰的方向。”已经离职的国铁吉讯杭州分部员工王赫(化名)举例称,公司在2020年曾计划将杭州分部搬迁到厦门,还曾要求员工填写是否愿意去厦门的意愿表。

《厦门日报》2020年9月10日曾报道,9月9日上午,时任厦门主要领导会见了中国铁路投资有限公司主要领导一行,并共同见证厦门市与国铁吉讯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国铁吉讯将在厦门设立子公司,探索开展高铁信息化业务新模式。

“双方签约之后,公司行政团队也曾到厦门考察办公地点并进行招聘,但后来,搬迁厦门的事儿逐渐没有了下文。”王赫表示,类似的事情有很多,团队许多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向不同的领导汇报上,事情说变就变,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做了很多无用功。

李思宁(化名)曾是国铁吉讯一位管理层人士,他对记者表示,国铁吉讯多位高层由中国铁投或铁科院领导担任,由于铁路领导并不懂互联网,所以曾一度定下一些较为外行的工作目标,这影响了员工工作积极性。

“比如某项工作,大家这个月预计能完成到50这个数量级的工作目标,多努力一下也许能完成到80,但铁路领导把目标定到了1万,真正干事儿的人都知道这个目标不可能完成,所以大家都直接摆烂了。”李思宁表示。

曾在国铁吉讯负责商务业务的离职员工游琪(化名)表示,在与铁路相关单位如各铁路局集团公司谈合作时,能感觉到明显的酒桌文化,就是酒桌上聊什么都说“支持”“配合”,但酒局散后,这些项目和承诺都很难落到实处。

接受采访的多位国铁吉讯离职员工均表示,回忆起国铁吉讯的工作履历,感受并不愉快。陈雅静表示,现在制作新的简历时,会尽量弱化甚至抹去这段履历,感觉并不能给自己增添光彩。高龙阁则感叹道:“国铁吉讯的履历给了我一个教训,我决定以后找工作,不再找有国资背景的企业了,人际关系复杂且个人能力很难得到发挥。”。

(编辑:郝成 审核:张荣旺 校对:颜京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