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是台湾省领导人发表例行年度政治讲话的日子。这一天的讲话历来备受关注,因为它往往涉及台湾的定位和两岸关系政策,成为观察台海局势、分析两岸关系的重要窗口。



然而,今年的讲话却出乎许多人的预料——因为赖清德完全没有提及两岸议题,甚至整篇讲话都显得异常温和。除了例行的礼仪性内容,他只谈及了气候政策、公共卫生政策以及台湾省因应美国关税的举措和未来经济政策方向。



这样的转变不禁让人疑惑:赖这是在闹那样?是“怂了”吗?还是在憋别的什么坏水?

事实上,在他发表讲话前夕,岛内一些政治人物和时政评论者就曾预测,赖今年的讲话不会挑衅我们。这种判断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当前国际局势、两岸实力对比以及岛内政治环境的深刻分析。

在川普再次上台之后,美国对台海议题的政策方向发生了显著转变。与拜登时期热衷于意识形态对垒和地缘政治博弈不同,川普更关注通过关税战等手段为美国争取经济利益,减少贸易赤字。

在川普的认知中,台湾问题已不再是其外交政策的优先选项。正如他在1.0时期所认识到的,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中不可逾越的红线。川普的首要目标是“让美国再次伟大”,而非挑起地缘政治危机。



与此同时,川普发动的全球关税战不仅未能如愿,反而让美国陷入了孤立。传统的盟友如五眼联盟和欧洲国家在政治上纷纷反川普,就连日本和韩国这样的“准殖民地”也开始反抗。

相比之下,中国作为全球经贸秩序的维护者,成功反制了美国的关税战,中欧关系迅速改善,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也重启。在这种国际环境下,过去支持美国打“台湾牌”的国家,如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都转而指望中国帮助他们抵御美国的经济压力。赖赖以生存的“倚美谋独”战略失去了外部支撑,孤立的“谋独”势力自然不敢轻举妄动。

在近期印巴冲突中,中国武器装备的实战表现进一步削弱了赖的底气。在这场冲突中,巴基斯坦使用中国提供的武器装备,以“6比0”的战绩完胜印度,展示了体系化军事装备的强大战力。值得注意的是,印度作为南亚大国,其军事实力远超台湾省,而巴基斯坦所用的只是中国低配版的武器系统。这场冲突不仅证明了中国武器的可靠性,更向全球展示了体系化作战能力的压倒性优势。



现在只要个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台伪在军事实力上早就无法与我们相抗衡了。我们在军事科技上的快速进步,让赖在讲话中挑衅我方的勇气荡然无存。毕竟,实力悬殊的现实摆在眼前,任何轻率的言辞,都有可能引发不可承受的后果。



此外,赖在岛内的政治处境,也迫使他不得不“收敛”。近年来,我们在经济、科技和国际影响力上的快速提升有目共睹。川普发动的关税战未能撼动中国,反而让美国率先寻求谈判。科技领域,中国在半导体芯片等关键技术上不断突破,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反观台湾省,赖的各种倒施逆行导致岛内民心不稳,经济前景黯淡。台湾年轻人对他的支持度大幅下滑,台湾社会对“谋独”政策的质疑声日益高涨。在这种内外压力下,赖在讲话中选择避谈两岸议题,实属无奈之举。





不过,我们不能因为赖在讲话中“怂了”就放松警惕。就在讲话前几天,赖在接受采访时提出了所谓的“大公司并购小公司”类比,声称“两岸统一可以谈,关键看大陆如何开条件”。这种言论看似缓和,实则偷换概念,将两岸关系类比为两个互不隶属的公司,骨子里仍是“互不隶属”的旧论。这正是赖一以贯之的“谋独”立场的延续,暴露了他对大陆的敌对思维。





赖在今年的讲话中看似“低调”,实则是国际环境、军事实力对比和岛内政治压力的综合结果,但这并不意味着岛内“谋独”势力的威胁就减弱了。因此,我们仍然必须继续加强自身实力,坚定不移地推进两岸统一大业,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牢牢掌握主动权。

我们在看待台湾问题时,必须保持高度警惕,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不断累积自身实力,二是以我为主,按照自己的判断和时间表处理台湾问题。2025年5月,中国海峡研究院发布的《2025年两岸关系风险指数报告》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建议对台海议题感兴趣的同志和朋友,不妨了解一下,以便把握我们的立场和规划。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