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统大选首场电视辩论落幕后,民调大幅领先的李在明,因其主张“韩国无需介入台海事务”、“美国与中俄关系同样重要”等言论,遭到对手的“亲华”指控围攻。
改革新党候选人李俊锡直言,“李在明提议不要对两岸关系问题插手,这一言论过于亲华。若美国对韩朝冲突持漠视态度,韩国将会很为难”。
面对各方的围攻,李在明的回应不卑不亢。其明确指出,“韩美同盟是国家安全支柱,但国家利益要求韩国政府平衡所有关系。韩国只需把自己发展好,对大陆和台湾都说声谢谢就可以了。”
李在明援引数据称,中韩贸易占韩国总出口额的28%,而半导体产业对华依存度高达63%。若完全倒向美国,将导致每年至少损失120亿美元。
李在明的这种务实立场,与其2022年在《外交事务》杂志发文一脉相承。在当时,李在明提出“实用主义外交”概念,主张让韩国在中美间寻求动态平衡。
就连韩国执政党,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对韩国经济的重要意义。在尹锡悦执政期间,中国已经从韩国的最大贸易顺差国,转变为韩国的最大贸易逆差国,韩国经济备受考验。
长期以来,韩国外交一直在走钢丝,其“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然而,尹锡悦政府却打破了这一脆弱平衡,其完完全全倒向美国,导致朝韩关系大幅恶化,中韩关系经受波折。
而李在明的策略显然试图规避重蹈覆辙,既不在安全领域刺激美国,又避免在各种问题上与中国闹矛盾,这显然是韩国当前最应当走的一条路。
值得一提的是,韩国选战白热化之际,李在明突然抛出修宪提案,主张将总统任期从五年单任制改为四年连任制,允许连任一次。
此举立即引发对手猛烈抨击,国民力量党指责其暗藏“长期执政野心”,甚至类比普京“梅普二人转”模式。
李在明阵营通过强调“中期评估强化问责”,吸引对政策延续性敏感的中间选民。其团队测算显示,支持修宪的选民中,30-49岁群体占比达67%,这正是李在明急需巩固的基本盘。
国民力量党候选人金文洙所在的阵营,则提出“2028年同步选举论”,称他如果当选将自愿缩短任期至三年,以便2028年与国会选举同步举行总统选举,实现选举周期一致。
金文洙阵营主打“限制权力、缩短任期”等主张,同样是为了营造改革者形象,争取对总统集权存疑、重视政治透明与权力制衡的韩国选民。
至于李在明和金文洙谁的主张受欢迎,韩国19日民调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李在明目前以50.2%的支持率领跑,金文洙为35.6%,这是李在明的支持率第二次突破50%。
由此可见,李在明主张缓和中韩关系,并没有遭到多数韩国民众的反对,反而还强化了他的基本盘。如果李在明成功胜选韩国总统,不仅是韩国,整个东北亚的局势也将会得到显著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