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01
腊月二十八,窗外飘起了小雪。
我站在阳台上,看着楼下的雪花慢慢覆盖住小区里的长椅和健身器材。那是老王生前最喜欢坐的地方,夏天乘凉,冬天晒太阳。现在,长椅上积了薄薄的一层雪,没人去拂掉它。
已经九个月了。从医院推出他的那一刻起,我的生活像是突然少了一个轮子的自行车,歪歪斜斜,不知道该怎么前行。
四十三年的婚姻,习惯了有他的生活,突然间只剩下我一个人,连最简单的吃饭睡觉都变得困难起来。
"秀兰,你自己照顾好自己。别麻烦明明,他有自己的生活..."这是老王在医院最后对我说的话,语气里带着愧疚和不舍。
那时我只是紧紧握着他的手,点头答应,心里却想着:怎么可能不麻烦孩子,我们不就是为了老了有人照顾才养儿育女的吗?
可现实很快给了我答案。老王走后的葬礼上,儿子王明忙前忙后招待亲友,西装革履的样子让人觉得他像个主持仪式的工作人员,而不是死者的儿子。
整个过程中,他只在众人面前象征性地抱了我一下,小声说了句"妈,节哀",然后又去招呼他的领导同事了。当天晚上,他送我回家后匆匆离开,说公司还有事情要处理。
我知道,儿子跟他爸爸的关系一直不好。
老王脾气倔,对儿子要求严格。王明十七岁那年,因为高考前偷偷去网吧被他爸发现,两人大吵一架,差点动了手。
后来儿子考上大学,假期很少回家,毕业后直接在外地工作,一年到头见不了几次面。就连他结婚,老王也只是坐在角落里喝闷酒,父子俩全程没说上几句话。
我打开冰箱,里面的饺子还是前天包的,够我吃好几天。从老王生病开始,我就习惯了一次做多一点,免得天天忙着做饭。现在他不在了,这个习惯却改不掉,总是做得太多,吃不完又舍不得扔。
"铃铃铃——"座机电话突然响起,我擦了擦手去接。
"喂,妈,在家呢?"是王明的声音。
"在呢,在呢。"我不自觉地整理了一下头发,好像他能透过电话看见我似的。
"今年过年......"他停顿了一下,"今年过年来我家过吧,别自己一个人了。丽丽也说了,家里热闹,孩子们也想奶奶了。"
我愣了一下,心里突然涌上一股暖流。自从老王走后,儿子只来看过我两次,每次都是匆匆来匆匆走,带些营养品和水果,问问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然后就走了。年关将至,我本已做好了独自过年的准备,甚至想好了大年三十看什么电视节目。
"真的吗?不会打扰你们吧?"我试探着问。
"怎么会,一家人嘛。"王明的语气听起来很轻松,"初一那天,我来接你,就这么定了啊。"
放下电话,我站在窗前发了好一会儿呆。
院子里,一对年轻夫妇正带着小孩子堆雪人,孩子的笑声清脆地传进我的房间。我忽然想起王明小时候,也是这么喜欢雪天,缠着他爸爸带他去公园玩。那时老王年轻力壮,背着儿子在雪地里跑来跑去,三个人笑得前仰后合。
那天晚上,我睡得格外安稳,甚至梦见了老王。梦里他穿着那件深蓝色的毛衣,坐在我们家的沙发上看报纸,看见我过来,咧嘴一笑:"老太婆,想我了?"
我在梦里哭着扑过去,却扑了个空。
醒来后,枕头是湿的。我抚摸着身边空荡荡的半边床,恍惚间似乎还能感觉到他的体温和气息。
"老王,儿子邀请我去他家过年,你说我该去吗?"我轻声问,仿佛他还能回答我似的。
从抽屉里找出压箱底的存折,我盘算着该给孙子孙女准备什么压岁钱,又要买什么礼物带过去。
虽然王明一直说不用带东西,但我哪能空着手去呢?去儿子家做客,怎么也得带点心意。
02
第二天一早,我去了附近的商场。这是我和老王常来的地方,他生前每次都牵着我的手,生怕我在人群中走丢,现在只剩我一个人,拿着购物筐在人来人往中穿行,显得格外形单影只。
我在超市精挑细选了很久,最后买了两盒高档点心,又去专柜买了儿媳妇喜欢的护肤品。儿媳张丽是个爱美的女人,结婚这么多年,我很少看她素颜出门。
对于这个媳妇,说实话,我心里一直有点打鼓。她出身条件比我们家好,大学毕业后在医院做行政,总是穿得体面得体,说话做事滴水不漏,看不出喜怒。
老王生前常说:"这媳妇太精明了,不像咱们老实人。"但我总会劝他:"人家对明明好就行,咱们操那份心干啥?"
结账的时候,我又看中了一条男士围巾,深灰色的,低调又不失档次。我想了想,还是买下来了,王明的围巾好像还是几年前我送的那条,都旧了吧。
从商场出来,天已经黑了。小区门口的大红灯笼随风摇曳,年味越来越浓了。我拎着大包小包往家走,遇到了老邻居张大妈。
"哟,秀兰,买这么多东西啊?"张大妈探头看我的购物袋。
"嗯,过几天去儿子家过年,给孩子们买点东西。"我笑着回答,心里有点小小的骄傲。
"真好,有儿有女的。"张大妈叹了口气,"我那闺女在国外,今年又回不来了。大年三十还得我一个人过。"
我安慰了她几句,心里却暗自庆幸:儿子虽然平时来得少,但好歹过年还记得叫我去团聚。这不就是天伦之乐吗?老王,你在天上看着呢吧?我们儿子还是有孝心的。
回到家,我开始收拾要带去儿子家的衣物。衣柜里的衣服大都陈旧朴素,我翻来覆去,最后选了一件深红色的毛衣。这是去年春节前老王陪我买的,说我穿红色喜庆,衬得人年轻。
在镜子前试穿时,我发现自己瘦了很多,脸上的皱纹也深了。老王活着的时候,总说我是他心目中最漂亮的女人,每次逗得我直不好意思。现在再没人这样哄我了。
晚上,我又接到王明的电话,问我需不需要送什么药品或营养品。
"不用不用,我身体好着呢。"我连忙说,生怕给他添麻烦。
"哦对了,妈,"他似乎犹豫了一下,"今年我们家要请几个客人,我领导和同事,还有丽丽的父母也来,你到时候别太拘束,就当自己家一样。"
我应了声好,心里却紧张起来。儿子家的朋友我都不认识,该怎么说话,怎么表现?别到时候给儿子丢人才好。
挂了电话,我坐在沙发上发呆。电视里正播着春节联欢晚会的预告,欢声笑语仿佛与我无关。我的目光落在墙上我和老王的合影上,那是我们结婚四十周年时孩子们给我们拍的。照片里的我们满头白发,却笑得像年轻人一样灿烂。
"老王啊,你说儿子真心想让我去过年吗?我怎么有点不踏实..."我又开始跟照片里的他说话,这成了我的习惯,仿佛这样他就还活着,还能给我出主意。
墙上的挂钟滴答作响,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我收拾好了行李,又把家里仔细检查了一遍,确保水电煤气都关好了。临睡前,我在日历上圈出了大年初一的日期,那是我将要去儿子家的日子。
这一夜,我睡得很浅。梦里,我走在一条长长的路上,前面是儿子的背影,我怎么追也追不上,喊他也不回头。醒来时,天还没亮,我躺在床上,听着窗外偶尔传来的鞭炮声,心中五味杂陈。
03
除夕前一天,我早早起了床。虽然王明说初一那天才来接我,但我还是忍不住把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生怕儿子来时看到家里乱糟糟的。这是老习惯了,每次儿子回来,我和老王都要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好像这样就能弥补平时联系少的亏欠似的。
梳妆台前,我犹豫了很久,还是拿出了那支老王送我的口红。这是我们结婚四十周年时他送的礼物,说是店员推荐的,适合我这个年纪的妇女。
其实我知道,肯定是儿媳妇帮他选的,老王一辈子对这些东西一窍不通。涂上淡淡的一层,我对着镜子左看右看,又擦掉了一些,生怕太浓显得不伦不类。
"还行吧?"我问镜子里的自己,仿佛在问老王。以前每次化妆,他都会坐在床边评头论足,说我"越老越俏",逗得我直笑他油嘴滑舌。
门铃响了,我一惊,赶紧去开门。王明站在门口,穿着一件我没见过的黑色羽绒服,显得精神挺拔。
"妈,准备好了吗?"他探头看了看客厅,眼神在我精心准备的行李袋和礼品盒上停留了一下。
"好了好了,就等你来呢。"我急忙拿外套,心里突然有些紧张,像个要去远方的孩子。
车上,王明一边开车一边接电话,大多是工作上的事情。我坐在副驾驶,静静地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建筑和路人。城市在这几年变化很大,许多我曾熟悉的街道店铺都变了模样,让我有些恍惚。
"妈,爸走后,你一个人还习惯吗?"等他打完电话,王明突然问道。
"还行吧,就是有时候晚上睡不着。"我如实回答,但没说那些夜里想念老王想到哭出声的时刻。
"要不......"他顿了顿,"等过完年,你考虑搬来和我们一起住?小区里有不少老年人活动,比你那边热闹。"我心里一暖,没想到儿子会主动提出这事。
"真的可以吗?不会打扰你们吧?"
"当然可以,"王明的目光盯着前方,"家里有空房间,你住进来也方便我们照顾。"
我差点感动得掉眼泪。老王啊老王,你看见了吗?儿子还是很孝顺的,想让我搬过去和他们一起住呢。
车子驶入一片高档住宅区,保安恭敬地和王明打招呼。这是我第三次来儿子家,每次来都有不同的感受。他们搬进这个小区已经五年了,三室两厅的大房子,装修得简约时尚,据说光装修就花了几十万。
老王活着的时候,总是嘀咕:"这孩子,装修花那么多钱干啥?又不是给别人看的。"但心里其实很为儿子有出息而骄傲。
电梯里,王明又接了个电话,说是领导一家已经在路上了。我突然有些忐忑,不知道等下该怎么和那些有身份的人打交道。
"叮"的一声,电梯到了。王明掏出钥匙开门,一进门就听见里面传来孩子的笑声和电视声。
"奶奶来啦!"十岁的小阳最先发现我,欢呼一声扑过来抱住我的腿。
我蹲下身抱住这个心肝宝贝,顺手从包里掏出给他准备的巧克力。
"给,奶奶的新年礼物。"
"谢谢奶奶!"小阳接过巧克力,在我脸上亲了一口,香甜的气息让我心都化了,儿媳张丽从厨房探出头来,手上还戴着橡胶手套。
"妈,来啦?路上还顺利吧?"她笑着问候,语气温和但有些客套。
"顺利顺利。"我赶紧从袋子里拿出给她买的护肤品,"丽丽,这是给你的,不知道合不合用。"
张丽接过来看了看,眼里闪过一丝我读不懂的神色。
"谢谢妈,您太客气了。"她把礼物放在一旁的柜子上,"您先坐,我去做饭。"
客厅里,十六岁的孙女小雨正坐在沙发上看书,见我进来,放下书走过来。"奶奶,新年好。"她乖巧地叫了一声,但没像小时候那样扑过来。
我摸了摸她的头,感叹道:"都这么大了,越来越漂亮了。"说着,我拿出给她准备的围巾,是淡粉色的,很衬她的肤色。
小雨接过围巾,展开看了看,眼睛一亮。"谢谢奶奶,我很喜欢。"她的笑容让我想起她小时候,每次收到礼物都会这样笑。
王明拿了我的行李,指了指走廊尽头的房间。"妈,你就住那间客房,我已经让阿姨收拾好了。"我点点头,跟着他走向客房。房间不大但很整洁,床单被罩都是新的,床头柜上还放着一瓶矿泉水和几本杂志。
"你先休息一下吧,"王明说,"晚上有不少客人来,你要是累了就早点睡,不用勉强陪着。"
我应了一声,心里却有些失落。
本以为过年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刻,没想到还要招待这么多客人。不过转念一想,儿子事业有成,人脉广泛,过年应酬多也是正常的。
放好行李,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去厨房帮忙。厨房里,张丽正在切菜,看见我进来,微微一愣。
"妈,您歇着吧,不用帮忙。"她礼貌地说。
"没事,我习惯了。在家也是我一个人做,闲着反而不自在。"我系上从家里带来的围裙,主动接过她手中的菜刀。张丽欲言又止,最后还是让了位置。
"那您帮我切一下这些菜吧,我去腌制一下肉。"我低头认真切菜,手法利索。这些年,我和老王的伙食都是我一手操办的,切菜炒菜都有自己的一套。厨房里弥漫着食材的香气,让我想起以前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饭的温馨时光。
"丽丽,今天要做哪些菜啊?"我一边切一边问。
"都是提前订好的,一会儿送过来。这些只是加餐。"张丽轻声回答,语气里带着一丝我没听懂的意味。
我手上的动作停了一下。"订的?不是自己做啊?"
"妈,今天客人多,自己做太辛苦了。"张丽解释道,"而且我们请的是'禧福楼'的私厨服务,很不错的。"我知道禧福楼,是城里最高档的酒楼之一,老王活着的时候,我们连门都没进过,觉得太贵了。没想到儿子家过年竟然直接请他们上门服务,这得花多少钱啊?
"那...我帮你打下手也行。"我有些尴尬地放下菜刀。
张丽微笑着摇摇头:"真不用,妈。您是客人,好好休息就行。对了,一会儿我爸妈也要来,您们好久没见了吧?"
我点点头,心里更忐忑了。张丽的父母都是退休干部,从前见面时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和我说话没几句就找借口走开。
老王最看不惯他们那副做派,每次见面都憋着一肚子气,回家后骂他们"假模假样,装什么大尾巴狼"。
厨房的气氛有些微妙,我感觉自己似乎不太受欢迎,便找了个借口出去了。客厅里,王明正在打电话,神情严肃地说着什么"项目""合同"之类的术语。看见我出来,他对我点点头,然后走进书房继续通话。
我坐在沙发上,不知所措地看着四周。这个家装修得很漂亮,但处处透着一种距离感,让我感觉像是在酒店,而不是在亲人家中。
墙上挂着一家四口的照片,王明、张丽和两个孩子都穿着考究的衣服,笑容灿烂。照片角落里有个小小的标志,看样子是在专业摄影棚拍的。
小雨走过来,在我身边坐下。"奶奶,你想看电视吗?"她贴心地问。
"不用了,就这样坐会儿。"我拍拍她的手,"学习怎么样?马上高中毕业了吧?"
"还行吧,压力挺大的。"小雨叹了口气,"爸爸说我必须考重点大学。"
我心疼地看着孙女,想起王明小时候也是这样,被老王逼着拼命学习。没想到他现在对女儿也这么严格。
"累的时候要适当放松,身体最重要。"我轻声安慰她。
小雨靠在我肩上,小声说:"奶奶,我好想你和爷爷。小时候在你们家住的日子是最开心的。"我鼻子一酸,眼眶顿时湿润了。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王明夫妇工作忙,经常把小雨送到我们家住。
我和老王把她当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可自从他们搬进这个高档小区,就很少让孩子来我们家了,说是路太远,不方便。
04
正聊着,门铃响了。王明从书房出来去开门,是张丽的父母到了。
"爸,妈,路上还顺利吧?"王明热情地接过他们手中的礼物和行李。
张母一眼看到了我,微笑着走过来。"林姐,好久不见了。王大哥......"她停顿了一下,似乎想起我丈夫已经去世,神情有些尴尬,"你身体还好吧?"
"还行,谢谢关心。"我勉强笑了笑,想起老王生前最烦她这种虚情假意的问候。
张父也点头和我打了招呼,然后就和王明聊起了近期的股市行情。张丽从厨房出来,亲热地挽着母亲的手进了主卧,边走边小声交谈着什么。
我突然感到一阵孤独,在这个热闹的家里,却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小雨像是察觉到我的心情,握住了我的手。
"奶奶,我刚才在厨房门口听到妈妈跟外婆说话..."小雨欲言又止。
"怎么了?"我好奇地问。
小雨咬了咬嘴唇,声音压得很低:"妈妈说本来计划是去禧福楼吃年夜饭的,因为..."
"小雨!过来帮我一下。"张丽的声音突然从卧室传来,打断了小雨的话。
小雨对我抱歉地笑了笑,起身去了卧室。我坐在原地,心里突然不是滋味。一个可怕的念头浮上心头:难道他们本来不打算叫我一起过年,是后来才临时决定的?
我坐立不安,想起王明电话里说的"请几个客人",心里更没底了。
这是他们家的年夜饭,我来了会不会打乱他们的计划?老王啊,你说我是不是不该来?
不知过了多久,门铃又响了。这次是王明的领导一家到了,一对中年夫妇和一个二十出头的女孩。王明热情地迎进门,介绍道:"这位是我们总经理赵总,这是赵总夫人,这是他们女儿小倩。"
赵总笑呵呵地和大家打招呼,目光扫过我时微微停顿。王明赶紧补充道:"这是我母亲。"
简单的介绍,没有名字,只是"我母亲"三个字。我勉强笑着点头致意,突然觉得自己像个多余的背景。
没过多久,又来了两对夫妇,一对是王明公司的同事,另一对是张丽的朋友。到了晚上七点,客厅里已经坐了十来个人,觥筹交错,谈笑风生。我被安排在角落的一个位置,尴尬地听着他们谈论我完全不懂的话题——股票、基金、海外旅游、品牌手表。
张丽在厨房指挥着两个送餐的服务员摆盘,王明则忙着给客人倒酒。我想去帮忙,却不知从何插手,只好安静地坐着,像个局外人。
饭菜一道道上桌,每道都精致漂亮,但对我这个老太太来说,反而少了点家的味道。众人入座时,我发现餐桌只摆了十个座位,刚好少我一个。
我的心咯噔一下,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王明走过来,神色有些为难:"妈,今天人多,座位......"
我急忙说:"没事没事,我在厨房吃就行,习惯了。"
儿子的眼神闪烁了一下,轻声说:"妈,其实...没事回去吧。"
05
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儿子的话如同一把锋利的刀,直直扎进我的心脏。"妈,没事回去吧。"简单的六个字,在我耳边回荡,每一个字都像是一记耳光。
我愣在那里,感觉血液凝固在血管里,呼吸变得困难。儿子略显尴尬的神情告诉我,这不是一时口误,而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餐桌前那十个座位,从计划之初就没有我的位置。
"回...回去?"我的声音颤抖得连自己都快听不清了,"现在吗?"
王明神色复杂,避开我的目光,低声说:"太晚了不安全,我让司机送您回去。"
"不用了,我...我自己打车就行。"我努力保持声音平稳,不让在场的人看出异样。
餐桌上的人都有意无意地避开这边的情况,只有赵总的夫人好奇地瞥了一眼,然后很快投入到旁边的谈话中。
我看到张丽松了一口气,脸上僵硬的笑容更加自然了,客厅里的欢声笑语依旧,仿佛这个角落的小插曲根本不存在。
一双小手突然握住了我的手。小雨不知何时站在我身边,眼睛里闪烁着愤怒和不解。"爸爸,奶奶怎么能回去?外面下雪了,而且...这是过年啊!"她的声音不大,但很坚定。
"小雨,大人的事你别管。"王明皱眉警告道。
"可是..."
"去,把你奶奶的东西收拾一下。"张丽打断道,脸上的笑容不变,但语气不容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