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印度第15任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已经担任印度总理11年之久。



也就是说,在印度独立以来的16任总理之中,他担任印度总理的时间仅次于印度开国总统尼赫鲁及其女儿英迪拉甘地,时间第三长。

而且,莫迪仍然在任上,所以,他甚至有机会打破尼赫鲁及其女儿的时长记录。

但与此同时,这个以民族主义起家并长期担任印度总理的印度领导人,也开始面临越来越大的国内压力。

莫迪自2013年上任以来,确实进行了一系列看着颇有破例的改革措施。比如,他废除了存在了65年之久的计划委员会,不惜颁布废钞令,打击腐败洗钱及伪造纸币活动,强调中央集权,对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并雄心勃勃地推出了印度制造计划。

而在莫迪的领导之下,印度的GDP发展十分迅猛,连续11年经济增长超过5%,印度的GDP更是超过了其曾经的宗主国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



而且,莫迪领导下的印度,不仅经济发展速度迅猛,对外也强硬无比:与中国频频发生边境冲突,挑起印巴纷争,在俄乌战争之中左右逢源,莫迪领导下的印度,似乎一片欣欣向荣,内外皆好。

西方媒体对印度也格外宽容,一次又一次的吹捧印度制造“有望代替中国全球产业链,成为全球供应链的新中心”。

一时间,印度制造崛起、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声音响彻全球。

但与此同时,印度人也发现,莫迪领导下的印度,似乎没有他吹嘘的那么好。

因为大家发现,印度的GDP确实在快速增长,印度经济规模也越来越大。然而,统计莫迪上台以来10年的经济增长,人们惊讶的发现,莫迪创造的经济奇迹,前三大支柱都属于服务业。



金融、保险、房地产及商务服务贡献的GDP为25.23%,酒店、贸易、交通、通信贡献的 GDP增长为24.39%,而社会、社区及个人服务贡献的GDP增长则为14.40%。

这三项服务业加起来的GDP贡献率,就超过了一半。

也就是说,印度经济奇迹,其实很大程度上是服务业产生的,而至关重要的制造业,经济GDP平均贡献率才有才只有13.92%。

当然,并不是说服务业不重要,但是,制造业显然才是一个国家经济和国力的根本。而莫迪创造的经济奇迹,主要增长和驱动力依靠的是服务业而不是制造业,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

最糟糕的是,印度制造业的贡献不但比例低,而且还呈下降的趋势。



根据CEIC数据库显示,莫迪上台之前,也就是2014年之前,印度的制造业GDP贡献度为16.53%,然而,在莫迪执政上台之后的十年间,制造业的平均贡献度反而下降至13.92%。

很显然,莫迪一再吹嘘的印度制造、印度崛起,崛起的并不是印度制造业,也不是印度工业,印度的制造业反而衰退了。

不仅如此,印度凭借其国内世界第一的人口,吸引了许多外企投资,然而,当外商越来越了解印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劳动素质低下、征地制度极其僵硬、劳工制度严苛、营商环境糟糕、人均收入水平过低导致市场规模并没有想象大等诸多问题后,印度实际利用外资的水平越来越低。

而且,印度一贯的特色“印度赚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更是让越来越多的外企闻印度而色变。



可以说,花团锦簇下的印度,其实也在暴露越来越多的问题。11年的总理任期期间,莫迪领导下的印度几乎没有取得制造业的地步,反而不断萎靡。

如今印度,工商业出现一团乱麻,工业产值占比退步,甚至,莫迪一度两次通过修改GDP统计方式的方法,来制造经济高速增长的数据。

最为关键的是,印度占据绝对多数的普通人的感受,他们的收入并没有增多,工作岗位也没有增加。

所以,即便是最迟钝的、沉溺于莫迪创造的印度大国崛起的普通印度人,也开始不断觉得:印度莫迪其实是存在巨大问题的。



不仅是印度底层,印度上层也发现了这一问题,比如,印度议员胡尔甘地就曾表示:

印度制造本身是一个很好的技术,但是,结果告诉所有人,印度制造业10年的时间没有增长,反而下降了。这是印度6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对于这些隐忧,莫迪当然也是十分了解的。根据政客的一贯作风——内部矛盾激烈、压力过大的时候,采用对外战争的方式宣泄内部压力,是最简单的方式。

而莫迪也确实在这么做,此次印巴冲突如此诡异的爆发,其中未尝没有莫迪希望采用印巴冲突来宣泄内部压力的想法。

只不过,因为中国歼十等先进武器装备,让莫迪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但没有取得以往单方面殴打巴基斯坦的优势,从而振奋人心,反而被击落了数十架战机。



虽然莫迪仍采用印度的传统方法——丧事喜办,甚至不惜放假10天来粉饰自己的失利,转败为胜。

但印度内部的根本压力显然没有宣泄,所以,我们必须警惕:莫迪领导的印度,很可能为了报复,也为了宣泄内部压力,再次挑起冲突甚至战争。

而挑起冲突的对象,也未必仍是巴基斯坦,甚至有可能是中国。此次印度对中国命名藏南地区的中文名字反应如此大,就很可能成为印度的一个借口。

当然,印度可能为了宣泄内部压力,在西方居心叵测的支持之下挑起冲突甚至战争,但对中国也未必不是坏事。



近10万平方公里的藏南地区,如今仍实际被印度控制。而莫迪一旦为了宣泄内部压力挑起边境冲突,我们完全可以趁机收复失土,让中国真正金欧无缺。

大国竞争,终究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