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也门胡塞武装以一枚“巴勒斯坦-2”型高超音速导弹精准击中以色列本-古里安国际机场,震碎航站楼玻璃,烧毁地勤车辆,迫使机场暂停运行。以色列军方紧急召开会议,指责伊朗为幕后推手,称胡塞武装是“伊朗的战争代理人”。这场“科幻片式”袭击不仅暴露美以反导系统的脆弱,更让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困境暴露无遗。胡塞武装的“山寨”导弹尚能如此,若换成中国的高超音速武器,美国还能否淡定?


胡塞武装的“巴勒斯坦-2”导弹源自伊朗“法塔赫-2”,采用双锥体弹头和固体燃料技术,成本仅约200万美元。 这种“拼多多版”武器通过简易助推器改装,竟让美以耗资千亿的防空体系形同虚设。以色列“铁穹”擅长拦截哈马斯的低速火箭,“箭-3”号称能拦洲际导弹,却对高超音速导弹的变轨速度束手无策。美军“萨德”更因反应迟缓,沦为“开机都来不及”的摆设。


这场高技术兵器之间的较量,深层动机则是伊朗与以色列“影子战争”的延伸。伊朗通过技术转让,支持胡塞武装挑战美以霸权,借此牵制美国在中东的战略资源。胡塞选择本-古里安机场作为目标,不仅因其象征意义,还因其暴露了美以防空系统的短板,引发国际对以色列安全的质疑。

这种局面暴露了美国中东政策的三大破绽:

空袭无效,补给线难断:美军空袭摧毁部分胡塞设施,但其依托也门北部山区和民众支持,战争韧性极强。 阿富汗、伊拉克的教训表明,空袭难以消灭根植本土的武装力量,美国却仍迷信“火力制胜”。

双线作战,资源捉襟见肘:美国在中东需同时应对伊朗核问题、为以色列“灭火”,并处理叙利亚等热点,兵力与资源分配不足。胡塞以“打了就跑”的游击战消耗美军注意力,迫使其在“反恐”与“大国竞争”间摇摆。

霸权失信,盟友体系失灵:当胡塞导弹威胁红海航运,美军舰艇被瞄准,以色列城市警报频响,美国“地区安全守护者”的形象崩塌。 其主导的护航联盟需靠希腊、印度商船撑场面,凸显盟友体系的低效。

可以想象一下,胡塞武装的“山寨”高超音速导弹已让美以防空体系颜面扫地,若换成中国的成熟高超音速武器,后果更不可想象。中国东风系列导弹具备高超音速滑翔弹头,变轨能力远超胡塞的简易改装版。公开数据显示,东风-17速度可达10马赫以上,射程超2000公里,且配备多种弹头,能突破现有反导系统。


更令人警醒的是,中国的高超音速武器已形成体系化部署,涵盖陆基、舰载和空射平台。相比之下,美国的高超音速项目仍受技术不成熟和成本高企困扰,每枚导弹造价高达4100万美元,部署规模有限。 胡塞的低成本导弹尚能突破美以防空网,中国的先进武器若投入实战,美军航母战斗群恐难全身而退。

胡塞武装的逆袭揭示了高超音速武器的“技术下沉”趋势。过去,这类武器是中俄专属,后来增中了朝鲜,又到了伊朗手中。关键是美、英、法等西方国家都没有类似的武器系统。有了伊朗这个变数,如今连非国家武装都能“山寨”使用。 这种技术扩散正在改写中东权力格局,小玩家也能在巨头博弈中投下重磅砝码。

对中国而言,胡塞的成功案例凸显了高超音速武器的战略价值。中国的技术优势不仅能威慑强敌,甚至可以奠定常规战争的胜负。美国若不清醒应对,未来恐将在更广阔的战略博弈中陷入被动。中东的硝烟还在蔓延,超级大国的“安全神话”却已摇摇欲坠,高超音速武器的不可拦截性进一步被实战所证明,这才是这场对抗的真正意义所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