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左世周 特约记者 刘银忠
近年来,开封市杞县竹林乡梁寨村通过创建五星支部,以党建为引领,加快了数智乡村振兴,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经济增收,使乡村呈现出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大的动力,绘就出数智乡村振兴新画卷。



5月18日,骄阳似火,记者走进竹林乡梁寨村,街道宽敞规划井然有序、路灯矗立笔直的水泥路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村里的老年幸福院,安宁宜居,文化园里垂钓休闲游玩,鲜花绿茵,楼阁亭立相映成辉。乡村集体生产车间机声隆隆,特色种植基地温棚处处忙碌采摘,一幅幅靓丽的美景画卷徐徐展开。



该村党支部书记丁威说道:“我们村现有人口2800余人,2023年创建五星支部以来,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产业发展为核心,探索共享共建共富的新路径,采取党支部+村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逐步使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新面貌,新成就,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富有,越来越幸福,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走到村办集体企业龙巢网业编织厂看看去”,企业负责人介绍道,该厂在乡党委、政府和村委的大力引导下,发挥乡贤返乡创业的积极性,2016年投资500余万元,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主要从事渔网地笼生产加工和销售的村办企业,带动村里的脱贫户、留守妇女、特殊群体及周边200余人在家门口灵活就业,加工的产品远销到浙江、安徽、江苏、广东等多个省份,同时远销到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村民张希荣深有感触地说:“从建厂我都来了,工资按计件算,很灵活,每月平均轻轻松松能挣3000多元,不耽误干地里的活,还能照顾家,家门口打工挣钱两不误,真的很方便。”

村里的老党员刘士道边走边说:“村里的特色种植发展得特别快,以前靠传统的小麦、玉米种植,经济效益低,我们村党支部多次带领群众赴外地考察,引进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积极发挥党员模范的带头作用,逐步拉大农业产业链条,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形成了温室大棚种植,“菊城妈妈”共富工坊菌菇种植基地、大蒜冷库深加工等经济产业链条,有效提高了农民增收致富水平。”



来到占地500余亩的温棚种植基地,里面郁郁葱葱,硕果累累,西瓜、蜜瓜、羊角瓜挂满瓜藤,农民的心里充满了丰收的喜悦,心里盘算着满满的经济收入。



最后,丁威又带领大家一起观看了占地50余亩的数智菌菇立体种植基地,在数智菌菇立体种植基地的生产车间内,一排排、一层层菌菇袋摆放得整齐有序,朵朵菌菇长势喜人。基地负责人鲁向阳介绍时说,这20多个数智菌菇立体种植车间,都是利用电脑数智管理,温度、湿度全部实行自动化,生长速度快,产量高,市场价格高,很受市场客户的喜爱。目前,种植基地一期投资485万元已投产运营,通过纯净水循环系统,高科技菌菇自动控管技术,长出的菌菇色泽鲜嫩,很受许多外商客户的喜爱,实现经济收益和就业增收双提升。
五星支部“红”引领,凝聚为民“心”力量。“下一步,我们将坚实筑牢基层堡垒,狠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大力发展5G农业智能种植模式,拉大产业链条,打造数字化乡村,让农民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全面助推提升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综合目标,让群众获得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丁威信心十足地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